從乾隆年間的英國使臣馬嘎爾尼 嘉慶年間的英國使臣阿美士德,都曾經以“和平”名義從大沽口登陸,了解了這裏的防務措施。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北犯大沽口,給清廷以極大震驚,僅一八四一年,道光皇帝就派遣親信大臣、賽尚阿、訥爾經額、僧格林沁到大沽籌劃防務,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成立了大沽協,增加兵力。但是外國侵略者仍然經常騷擾,比較有名的是一八五零年英軍艦艇、一八五一年的英美艦隊、一八五七年的俄國的軍事偵察等。所以從道光開始,清楚一直在加強大沽口的防禦工事,現在已經頗有規模了。
“你怎麼知道這麼多,我方武備如何?戰鬥曆程如何?這些你知道嗎?”果興阿心裏畫了個問號,這個皮潤民總是知道許多他不應該知道的事情。
“雖是道聽途說,但也能助東翁看清局勢。裝備方麵,僧格林沁按照萬歲爺上諭,重新花費巨資重建了炮台。共有六座,南岸三座,北岸兩座,還有石頭縫炮台一座。作為後路策應。共設火炮六十門,其中一萬兩千斤大銅炮兩門,一萬斤大銅炮九門,五千斤銅炮兩門,西洋鐵炮二十三門。其中銅炮主要為京局及通州局所鑄造,質地精煉絲毫不遜於洋炮。”皮潤民的“道聽途說”異常的詳細。
“炮台主要是看炮戰,僧格林沁的家夥不錯了,不過人不行什麼武器也沒用!”果興阿沒想到僧格林沁的裝備居然這麼好,同時也暗暗決定,一定要讓福順等人看死了皮潤民,這家夥實在太危險了。他又不是情報販子,哪裏知道的這麼相信的內情。
“僧王還是很重視士兵的訓練的,他命令兵丁在大沽口雞心灘上插立旗杆,並乘舟察看,如“見旗杆插立不能如法”,令其改插。專選風大浪高之日,演習大炮,炮中旗杆者賞銀2兩。鼓舞士氣。此外還親自觀看水勇訓練。總之,大辦練兵活動,增強了炮台官兵的戰鬥能力和戰鬥熱情。”皮潤民堪稱僧格林沁的鐵杆粉絲。
“武器裝備相近類似,人員訓練也沒出問題,部署上有沒有不嚴密的地方呢?”果興阿不是想在僧格林沁上次的勝利中找漏洞,他是想知道僧格林沁下一次是怎麼敗的。
“僧王吸取鹹豐八年敵艦闖入攔江沙,咽喉重地被敵人所占的教訓,親自督造了攔江鐵鏈三根。同時配置鐵戧,安設木柵,連成巨筏,以便攔阻敵艦。所有炮台周圍均堅築堤牆,堤牆之外開挖壕溝,豎立木樁。這樣,大沽炮台形成了完備的防禦體係。雖然與東翁構思奇巧的防禦工事還是有些差距,但卻也是少見的穩固營寨。”皮潤民也有些想不明白,果興阿為什麼固執的認為英法聯軍個會打進來。
“僧格林沁用心了,但是肯定有他沒想到的地方,肯定有……”果興阿喃喃自語,心裏也有些想不想明白。
“是役我軍共擊沉敵艦四艘、重創六艘(完全失去戰鬥力)、俘虜兩艘,斃傷英軍四百二十六人、法軍十四人,俘虜英、美士兵各一人,英侵華艦隊司令河伯身受重傷,是少有的大勝仗,想來也不會有什麼疏漏吧!”皮潤民覺得果興阿就是犯了小心眼,看不得別人比他好,僧格林沁勝了,所以果興阿就要找各種利用攻訐僧格林沁。
“是啊!少有的勝仗啊!你說僧格林沁會不會過於驕傲,導致出現重大失誤呢?”果興阿就像是一個找茬的,他見不得僧格林沁好,所以他一定要找到僧格林沁的缺點和問題。
“東翁不欲南下,也不必如此編排僧王吧!”皮潤民猜測果興阿可能是不願意南下,所以總想著留在直隸,盼著僧格林沁等幾個人出問題,然後好讓自己出來收拾殘局。
“算是吧!說些詳細的情況,給我聽聽吧!”果興阿並不在意皮潤民的看法。
“好!就請東翁細細的聽一聽,我朝對夷第一大勝!”皮潤民高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