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八裏橋烽煙(2 / 2)

果興阿卻不知道,鹹豐也不是老實的在北京待著,他之前抓到了一個間諜,所以又給僧格林沁下了一道上諭:“逆夷用兵,馬隊在前,步卒在後,臨陣則馬隊分張兩翼,步卒分三層前進。前層踞地,中層微府,後層屹立,前層先行開槍,中層繼之,後層又繼之,我軍若迎頭轟擊,馬匹一經受傷,必然驚潰,惟有斜抄橫擊,轟斃必多。夷情凶悍,深知兵法,是在該大臣等審度形勢,妥籌應敵,以操必勝之權。……”詳細的給僧格林沁講解了一下聯軍的戰法。所以其實清軍的三位統帥,對於聯軍的戰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僧格林沁想當然的認為,用勝保所部的抬槍、火炮去抵擋聯軍,縱使不勝也不會大敗。

而且果興阿更不知道,僧格林沁現在的內心壓力有多大,他不拚命博一把也不行了。隻關心戰局的果興阿不知道,退守通州後,僧格林沁曾經給鹹豐上過一道奏折,內容有些泄氣,他建議鹹豐巡幸木蘭圍場,遠離京師是非之地。他是要甩掉困守京師被動挨打這個包袱,讓清軍放開手腳能攻能守。假如果興阿知道,果興阿肯定會讚同的,從後來幾十年中國數度被外人攻陷京師的慘痛教訓來說,僧格林沁的建議太重要了,是智者之言。

不過其他人可不像果興阿一樣,了解未來的曆史。太多不明事理的迂腐大臣沒有聽懂僧格林沁建議的弦外之音,他們紛紛聯銜封奏,交口勸留。醇親王、恭親王、曾經和僧格林沁共事的軍機大臣文祥、匡源、甚至於杜翰,都大哭大鬧,竭力勸阻。甚至不惜勸以惡言,以為但凡力主皇帝巡幸木蘭的人,一定別有用心。侍郎潘祖蔭更是征引明朝大忠臣楊繼盛的名言“欲誅俺答,先去嚴嵩”,以為今日之事,非將誤國之臣立即罷去,不足以謝祖宗在天之靈,而作臣庶同仇之慨。

也就是端華、肅順等幾個人理解了僧格林沁的苦心,給鹹豐出了點明白主意。但是朝野物儀紛紛,鹹豐也不敢頂著硬來。隻能發布了一道諭旨,強調察時審勢,“夷氛”雖近,尤應鼓勵人心,以拯時艱。即將離開京師巡幸的準備並不是逃亡,而是準備禦駕親征,鎮定人心,以期鞏固。鹹豐帝命令惠親王傳諭京城巡守接應各營隊,如果通州一帶打起來了,他將帶勁旅在京北坐鎮,以為接應。算是以親征的名義,做好了跑路的準備,不過人還是沒動,京師還是有著非比尋常的政治意義。

僧格林沁白挨了罵,還得死守八裏橋,而且現在不打一場漂亮的,他就別想翻身,他已經戴上了當世嚴嵩的大帽子。八裏橋這場仗,無論勝保和瑞麟多扯淡,他也得咬牙堅持下來。

僧格林沁現在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他能依靠的隻有久經沙場的蒙古騎兵,這些陪著他生擒林鳳祥、李開芳的嫡係。清軍騎兵隨著僧格林沁的馬刀揮動,發起了第一輪真正意義上的衝鋒,而且是多線衝鋒。果興阿最佩服的就是僧格林沁的戰場捕捉能力,他總是能找到聯軍方陣的間隙,然後揮軍猛攻。果興阿手下的博日圖和慕順就都沒有這個能力,他們隻能等待步兵和炮兵為他們打開缺口。

沒有近代武器的蒙古騎兵,隻能以弓箭、長矛、馬刀來廝殺,他們伏在馬背上,驍勇的衝向了敵人。法軍的前裝槍,在麵對大規模騎兵的時候,明顯跟不上節奏了,火炮成為他們遮斷清軍衝鋒的唯一指望。隆隆的炮聲和馬蹄聲同時震動著大地,所有的一切都好像被這兩種聲音主宰了一般。雙方開始了毅力的比拚,清軍承受不了傷亡則法軍勝,法軍承受不了壓力方陣散亂則清軍勝。果興阿在心裏默默的為僧格林沁祈禱著,期盼他能夠改寫曆史。僧格林沁也對得起果興阿的祈禱,衝鋒的騎兵突然變陣,開始迂回包抄法軍法陣,試圖將法軍分割包圍。

“大人,你看!”長祿忽然指向了法軍的側後方。

“我去!”果興阿將望遠鏡移向了長祿手指的方向,然後他就被僧格林沁的好運氣驚呆了。不足百人的英軍小隊正在向法軍方陣靠近,似乎是有事要找法軍商量,這本不足為奇。但是果興阿看到了不一樣的華麗軍服,那是將軍的服飾,果興阿弄不清那個人是誰,但是絕對是一個英國將軍。

“長祿,想辦法,我要那個人!”剛剛還與僧格林沁同仇敵愾的果興阿,瞬間想到了搶功,無論生死,這哥們兒絕對值大錢。

“嗻!”長祿帶著一批樹妖,迅速的隱沒在了草木之中。

一批繞到法軍陣後的清軍騎兵也發現了英軍小隊,縱馬衝了過去。雖然有心搶功,但是果興阿還是期盼著清軍能夠拿下這支小隊,戰馬飛速的奔馳著,隻有最後三十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