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皇上是小事,我們要搞清楚是誰在搞我!看不見敵人,寢食難安啊!”果興阿當麵鑼對麵鼓誰也不怕,但是這冷箭他真怕躲不過來。
“如果是像翁同龢那樣小打小鬧,皇上或許還有可能默許,以敲打軍門。但劫掠圓明園這樣大的罪名,皇上自己也被彈章弄得進退維穀,絕不會出自皇上的授意。”皮潤民開始分析有能力做到這些的人。
“恭親王看上去很可疑,這三位狀元眼下和恭親王都在京師,恭親王要唆使他們非常容易,而且一些關於圓明園的情況也隻有恭親王才能提供給他們。不過恭親王與軍門有約在先,這樣攻訐大人,對恭親王並無好處!”鄒德歸開始研究奕欣。
“會不會是恭親王在京,得知了軍門與肅中堂和懿貴妃的關係,擔心聯盟有變,所以才對軍門動手!”皮潤民覺得奕欣並不是沒有動機。
“是有這種可能,但是軍門與恭親王結盟並非單單因為私利,主要還是出於對大政的看法一致,輕易不會被私情左右的。而且恭親王這樣做的風險極大,很容易就會發現是他做的手腳,一旦軍門與他反目,徹底倒向皇上,恭親王立即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鄒德歸還是覺得奕欣不會這麼二。
“軍門若去,整個黃河以北便以勝保的軍力最強,恭親王便勝券在握。而且軍門的性格強硬,一旦與皇上反目,極有可能會擁立恭親王。所以恭親王這麼做風險雖然大,收益卻高,……”皮潤民還是懷疑奕欣。
“等等!你們看有沒有這種可能,皇上授意了對我的攻訐,但是卻故意讓我們發覺恭王爺有很大的嫌疑,以此來讓我徹底倒向他。”果興阿可是看過各種陰謀論電影的人,腦洞開的也比較大。
“軍門所見不無道理!”
皮潤民和鄒德歸兩人都被果興阿給震撼了,回答的慢了一點。當然先是佩服果興阿想的夠深,同時也覺得有點不靠譜。因為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下去,還有可能是恭親王故意攻訐果興阿,讓果興阿懷疑是鹹豐陷害恭親王,根本就是死循環永遠沒完。
“他倆都有嫌疑,但無論是誰主使的,恐怕還會有後招啊!”果興阿真的進了死循環,不過他做人比較簡單,分不清楚就當兩人都有嫌疑就是了。
“是啊!翁同龢和張之萬等人的奏疏都告不倒軍門,肯定隻是前奏而已,必然還有厲害的後招!”皮潤民也認同果興阿的觀點,現在的關鍵是預防敵人的後手,至於到底是鹹豐指使的,還是奕欣授意的,可以以後慢慢再研究。
“除了他們已經告到禦前的這些事,我還幹過什麼出格的事沒有?”果興阿努力反思著自己的過去。
“坐視僧格林沁敗亡而不救!”皮潤民先想到了一點。
“這個不成立,當時沒有旨意,我怎麼可能私自帶兵進入京畿。而且一路的官府都能給我們作證,僧格林沁兵敗八裏橋的時候,我們的大軍才剛從固安出發。他敗得那麼快,我來不及就他也是合情合理的。”果興阿否定了這一條。
“藏匿軍國重器不上繳朝廷?”鄒德歸又想到了固安軍的武器。
“他們根本不懂我們的槍炮先進在哪裏,也分不清我們的槍炮和洋人有什麼不同,還以為我是從洋人手裏繳獲的呢!而且也沒人找我要過,算不得我的罪過!”
大清的官員們還沒有接受現代化知識,連膛線的意義都不懂,根本不能理解果興阿的槍炮好在哪裏。而且果興阿後續開發出來的武器,多數都涉及到化學等方麵的知識,他們更是一無所知。而且朝廷還是認為固安軍能走屢戰屢勝是果興阿的關係,對於戰爭的了解還維持在將在謀不在勇,雖然也知道武器的厲害,但是並不是特別的看重。所以也從來沒有人提出向果興阿要武器的事。
幾人又商議了半天,也沒想出來能一擊擺平果興阿的理由,最後隻能先寫服辯折子,其他的過後再議。第二天一早,宮裏便來了旨意,宣召果興阿入宮。果興阿也沒在意,醞釀好了委屈的淚水,便帶著福全等警衛入宮去了。
“大人被這些雜事纏住,耽擱了擴軍等要緊事呀!要是頭上沒有這昏君就好了!”隻剩下皮潤民和鄒德歸,皮潤民開始發起了感慨。
“懷遠兄?”鄒德歸許久沒有接話,反而直愣愣的看著皮潤民,搞得皮潤民有些不自在。
“壞了,韓影你馬上去把軍門追回來!禍事了!”鄒德歸一下子從椅子上挑了起來。
“怎麼了?”皮潤民並沒有想到什麼。
“你我和這一眾幕僚,便是軍門最大的罪過!”鄒德歸急得直跺腳。
“快,快去追!”皮潤民一下反應了過來。
接連的彈劾中,鹹豐招果興阿入宮,似乎有著一絲不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