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細想了一會之後,西太後就知道自己是空歡喜了,不論這奏折的內容她們兩個太後多喜歡,八大臣這一關怕是過不去。垂簾聽政八大臣是很反感的,將來或許還能商量,但現在離著“四日密談”才十幾天時間,明顯是不太合適。親王輔政更是動了八大臣的權利,不把他們逼急了才怪,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添派師傅一項或許還有可能,但是和前兩項混在一起,肯定也是沒得說。不過要是否了這個折子,兩宮太後還有些舍不得,下發又怕惹急了八大臣,所以她們選擇把這個折子給留下看看。
按常規,頭一天“呈禦覽”的奏折,皇帝(現在是兩宮太後)在批閱之後或朱筆批示,或等第二天召見軍機大臣商議後再作處理。但無論如何,也要趕在第二天召見軍機之前將原折發給軍機處,以便軍機大臣事先知道內容後,好先商定好處理意見,於“見麵”垂詢時有所準備。(清朝有萬千不是,清朝的皇帝卻真的都十分勤政,尤其是自世宗雍正起,除皇帝臥病不起外,更無一日不召見軍機大臣,久而久之,這樣的召見,就有了一個聽起來十分親切的說法,叫作“見麵”。)不過皇帝還有個從明朝傳承下來的“特權”,就是把一些自己認為或內容敏感,或此時尚不便處置的折子留下來不發給軍機處,以表示對這個折子不予處理或暫不處理,這有個專門的術語叫作“留中”。而在軍機處,凡被“留中”的折子就叫“淹了”,意思是這個折子好像被大水淹沒一樣,不必去探尋下落,軍機處當然也不必為此去負任何責任。這樣的作法,在皇帝自然是一種特權,在臣下卻難免會產生皇帝對所“淹了”的折子到底是什麼態度的各種揣摩。兩宮太後的留下看看,就等於是把董元醇的這份折子給“淹了”。
這樣的做法雖說是君主的特權,但此時的八大臣卻萬難接受。因為這份奏折的內容太敏感了,皇太後“淹了”它,在八大臣看來,一則無疑是暗示太後對董元醇的提議不無興趣,可能是恪於“祖宗家法”和顧命八臣的權威才不置可否。二則若是董元醇這個折子如果沒有做出明確嚴厲的處置,朝臣派的那幫閑人,就不免揣摩出皇太後的意思,此後“效尤”者必眾,一旦形成風氣,則顧命八臣就難以控製局麵了。
“這怎麼能行呢?這道折子不能留中的!你馬上去內奏事處,跟他們說,昨個兒送上去的折子還少一件,跟他們要回來!”兩宮太後畢竟還是缺少經驗,她們留中董元醇的奏折一樣激怒了八大臣。一項溫文爾雅頗有風度的杜翰,居然對著來送回奏折的小太監吼了起來,而且要把奏折要回來。
“這……”小太監就是個跑腿的,當即為難了起來。
“還不快去!”八大臣現在共享了君權,哪裏還想以前一樣敬重宮人,杜翰抬手就給了小太監一個嘴巴。
“嗻,嗻……”小太監狼狽的捂著臉,跑了出去。
八大臣驚疑不定的商議了一會,剛剛那個小太監就跑了回來,氣喘籲籲的看著八大臣,一臉的為難。
“折子呢?”杜翰急忙問道。
“回中堂,折子要不回來了!”小太監害怕再挨打。
“為什麼?”杜翰更急。
“西邊留著看呢!”小太監苦著臉答道。
“唉呀!”杜翰氣的直跺腳。
見沒了自己的事,小太監一瘸一拐的退了出去,杜翰剛剛跺腳,正好踩在他腳趾上,都快疼死他了。
“幹什麼,跺腳捶胸的。急管什麼用,急了抓蠍子,餓了啃石頭啊!”肅順到不急,反而說起了俏皮話。
肅順剛剛一直在抽水煙袋,思慮了一會,他已經有了成算。明天“見麵”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要對董元醇的折子做出明確嚴厲的處置,而且他還要給兩宮太後、尤其是西太後一點顏色瞧瞧。他要一勞永逸,不僅要斷了朝臣們的幻想,也要掐滅了兩宮的念頭,不然兩宮太後總想著出來垂簾,即便這次過了,將來早晚還是要出亂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