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得勝保者失天下(2 / 3)

看了內容之後王知縣差點沒氣死,勝保所謂的收複永清,實際是把永清從王知縣手裏搶走了。而且永清冤枉的很,王知縣是心向朝廷的,所以他沒少支持勝保軍資,永清也根本沒對勝保設防。勝保的斬首七百,則全是王知縣堂下的衙役和城內的精壯百姓。王知縣最不能忍的就是勝保誣蔑他歸順了固安軍,他可真心是個忠臣,在距離固安不到五十裏的地方堅守朝廷的旗幟,他容易嘛!王知縣還等著朝廷的封贈褒獎呢!怎麼能讓勝保一句話就給打成反賊。但是勝保有兵啊!刀架在脖子上,王知縣想不簽也不行。

有了奏折之後,勝保就開始在永清城裏花天酒地的玩樂,把王知縣給扔一邊不管了。王知縣得了自由,卻已經無處可去,他的衙門被勝保給占了。永清城裏也沒法呆,勝保麾下的亂兵滿大街的燒殺搶掠,王大人現在可是“叛臣”,被他一時“義憤”給宰了就不劃算了。

暫到城外謀生的王知縣,在城外遇到了衙門裏僥幸逃得性命的老仆人,然後王知縣便知道了他家人的情況。他的八十老母被亂兵踢死了,三歲的小兒子給扔井裏了,夫人和女兒則都被亂兵給搶走了,是不是被禍害死了,已經不得而知。王知縣牙都快咬碎了,恨不得馬上去找勝保拚命,但他也知道去拚命除了一死,他什麼也改變不了。所以這個很有智慧的讀書人,二話不說就跑了。又是化妝,又是潛行,終於讓這個滿心仇恨的人逃到了寶坻,把滿心的悲憤都化作了一份斑駁的血書。王知縣自問是忠心於朝廷的,他這樣的忠臣受到了這樣欺淩,他希望朝廷為他做主。至於永清那些無辜的百姓,他們的冤屈,隻能借王大人的東風了。

王知縣能逃出永清,完全是因為勝保大意了。在勝保的眼裏王知縣就是個淪陷區邊緣的芝麻官,而且他自己已經在承認降敵的奏折上簽字了,朝廷自然會處置他,根本不勞自己動手。他根本沒想到王知縣會跑,因為奏折已經上奏,王知縣這個時候跑就是畏罪潛逃,更會坐實他的罪名。勝保哪裏知道,王知縣雖然混的不咋的,可人家也是兩榜進士,京裏也有能說的上話的朋友。

兩宮太後、奕欣和文武大臣們,還沒有消化這份信息量巨大的血書,更狠的就來了。王知縣進京了,大批的言官陪著他聚集到了午門外,開始嚎哭請願,要求朝廷嚴懲勝保。這下可就鬧大了,別說滿朝文武,連京裏的販夫走卒都知道了這破事。

奕欣召集親信密議了一夜,能出點好主意的文祥被果興阿抓走了,桂良等人吱吱唔唔的也沒有主見,寶鋆到是想嚴懲勝保,可惜拿不出後續的方案。所以因為奕欣靈魂深處的懦弱,奕欣做出了一個無比錯誤的決定--支撐勝保。被鹹豐打壓了十年,奕欣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六阿哥了,他變得謹小慎微,變得畏懼皇權。為了保住他來之不易的皇權,他必須打敗果興阿,他必須依靠那些驕橫的武將們。所以他不敢處置勝保,他畏懼一旦失去勝保之後的局勢。

奕欣定計之後,又和兩宮半天商量了半天,朝廷終於有了結論,當然也就是奕欣的那個結論。軍機處明發上諭批駁了十七名言官的參劾,而且把王知縣給抓了起來。王子語是自己在勝保的奏折上署了名的,現在是反口,他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所說的話,朝廷自然不會采信他的話。而勝保則有大批部下當證人,能夠證明王知縣降敵,所以朝廷相信勝保。至於永清城的慘狀,則是無惡不作的固安軍肆意禍害百姓的結果。朝廷最終的結論,王知縣是一個叛臣,王知縣在誣告勝保,勝保則是為國征戰勞苦功高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