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喜壽帶回來的消息,果興阿和皮潤民等人瞬間想明白了一件事,就像朝廷把肅順和果興阿視為一體一樣,他們也錯把兩宮和奕欣當成了一回事。現在看來,太後是太後,奕欣是奕欣,兩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且他們配合的更好,奕欣正麵主攻,兩宮太後劍走偏鋒,一正一奇,一虛一實,配合的非常完美。
兩宮根本沒有出麵談判,隻管最後坐享其成,她們承諾說的再好,也沒啥實際作用。隻有奕欣的意見,才能代表朝廷的意見,兩宮太後就是出來逗大夥一樂而已。雖然兩宮的私人意見根本不會在談判中出現,但是兩宮的意見卻極大的誤導了果興阿和肅順。肅順可能覺得兩宮的心還是向著自己,會被兩宮的說法迷惑的更久一點,果興阿卻是一下子就明白了。拿私人意見當正式籌碼糊弄人,虧她們想得出這樣的損主意。
“調集兵馬,準備攻城!”果興阿覺得是時候拿出自己的籌碼了,老百姓用這種欺負老實人的辦法擠兌人之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打架,果興阿也是一樣。作為一個實誠人,他受到了這種不公平的戲弄,他必須出一口惡氣。
“軍門,肅中堂已與恭王爺有了成議,我們如今攻城,師出無名呀!”皮潤民想勸一勸果興阿。
“兩個小寡婦,把咱們當傻子給玩了,老子還這麼忍了,以後就不用出來混了!”果興阿已經暴跳如雷。
其實換了誰也會生氣,如果沒有兩宮太後把一切政務都交給果興阿的承諾,果興阿才不會力保奕欣,沒有兩宮恢複讚襄政務體係的想法,肅順也不會輕易放過奕欣。兩宮就是用兩句從來沒準備兌現過的承諾,讓果興阿和肅順放過了奕欣。同時又用一個根本不存在的首輔軍機大臣之位,讓果興阿不再全力支持肅順,用果興阿對朝廷的威脅,讓肅順開始壓製果興阿。兩宮就是憑著幾句空話,便救下了這次戰爭的頭號打擊對象奕欣,又成功的離間了果興阿和肅順的造反集團。在固安軍占有絕對軍事優勢的情況下,乖乖的和朝廷坐到了談判桌上,而且整場談判,都被朝廷牽著鼻子走。
“沒有肅中堂,軍門無法接受朝廷原有的官僚機構,就算打下了北京,軍門也根本無法總領朝政的!軍門為逞一時之快,滅了愛新覺羅氏,卻又無法接過天下,豈不是要天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戰亂不休還能設防轉圜,若是讓長毛趁勢得了天下,軍門豈不是華夏道統的罪人!”鄒德歸也死死的拉住了果興阿。
果興阿之所以一直不能痛快行事,一直在大清的框架裏委曲求全,就是這個原因。中國實在是過於龐大了,而且有著完備到幾乎恐怖的封建體製,果興阿目前根本沒有摧毀這個恐怖體製的能量,所以他必須想辦法融入這個體製,以求漸漸的改變這個體製。果興阿麾下的皮潤民等人,雖然個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但他們並不屬於大清這個體製,隻有肅順、奕欣這樣的人,才能幫助果興阿融入這個體製,並獲取最高權利。沒有高階文官的幫助,果興阿和固安軍就算天下無敵,也不過獨夫而已,他們根本沒辦法調動朝廷的力量。
“軍門,去關外吧!”皮潤民堅定的說道。
“肅六哥還沒封死,我們挑別的地方也可以的。”果興阿被皮潤民嚇了一跳,東北可以說是此刻中國最不好的地方。
“但關外的滿洲對軍門最好,哪裏朝廷的製度最弱!”皮潤民一錘定音。
“也對!”果興阿也冷靜了下來,還是蠻荒之地的東北滿洲地區,的確是製度的空白區域。
“不過不能就這麼便宜了他們!”果興阿惡狠狠的補了一句。
曾經被列為“三凶”的肅順等人全都被朝廷平反了,載垣和端華的鐵帽子王身份得到了恢複,肅順、杜翰等人也再次成為了讚襄政務王大臣。強悍的固安軍退出了京畿,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前往北疆。一切緊張的空氣全都突然消失了,好像近一個多月的紛亂,都是黃粱一夢一般。不過看著退走的固安軍,肅順和奕欣在某些事上達成了共識,他們都失去了一個叫果興阿的朋友,多了一個叫做撫遠大將軍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