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河出洋的第一站先到了被英國人強占的香港,可是這香港人口太少,地方太小,還大部分都是中國人,白龍珠注定是賣不了的。所以陳三河隻是到當地拜了碼頭,與香港還不太成氣候的洪門大佬們拉了拉關係,然後就再踏征程了。
史廣傳達的果興阿的思路就是盡可能的往西邊賣,但是第一次出遠門的陳三河,根本找不到西方的歐羅巴在哪裏。而且因為語言的問題,陳三河隻能往有中國人的地方去,所以他隻能往南洋發展。南洋人口不少,還有許多的中國人,洋鬼子也非常多,正是白龍珠最合適的市場。不過登上香港開往菲律賓的客輪的時候,陳三河嚇了一跳,因為他看見了史廣,正在給一個年輕人當隨從的史廣。
在陳三河眼裏高深莫測的史廣,居然在給人當隨從,這個能以史廣為仆的年輕人,當即引起了陳三河的注意。不過因為要裝作不認識史廣,也是為了避免尷尬,所以陳三河並沒有去招惹年輕人。但這位坐頭等艙的年輕人,居然是個交際花,上船就開始到處搭訕。年輕人一天聊下來,從船員水手到滿船乘客幾乎都認識了這個優雅且平易近人的貴公子,而且無論是洋鬼子還是中國人,都特別喜歡這個公子哥。陳三河雖然刻意往後躲了,但是這位公子哥連燒鍋爐的苦力聊過了,陳三河自然是躲不過去。
兩人見麵攀談的時候,史廣沒有任何的尷尬,好像他就是一個仆人,也從來沒有見過陳三河一樣,表現的非常自然。到是忽然見到自己幕後老板的陳三河,多少有些尷尬,不過在年輕人一波接一波的笑話過後,陳三河也漸漸的適應了下來。
年輕人叫智遠,並不是一個比果興阿還大的人物,他隻是果興阿的幕僚。不像陳三河需要處處遮掩,名字如同法號一樣的智遠一點也沒有掩飾自己的身份,非常大方的承認了自己滿洲高級幕僚的身份,也非常喜歡搬出自己的後台老板果興阿。當得知陳三河是要下南洋做生意之後,智遠對陳三河更是熱情的過分,幾乎要拉著陳三河拜把子了。智遠不僅對陳三河一個人熱情,他好像是來普渡眾生的一樣,他對能接觸到他的每一個人都十分的熱情。
客輪到達呂宋島的之後,智遠利用他在船上積累的好人緣,把所有的華人都聚在了碼頭附近,然後他做了一次非常能引起大家共鳴的演講。演講的內容也沒什麼特別,無外乎大家都是中國人,出門在外要相互幫助,同胞之間要互助互愛,隻有大家抱成一團才不會受外人的欺負。智遠的演講唯一不同於老鄉紳的地方,在於他把國家給拉了進來,在鼓勵大家相互幫助的同時,智遠一再提醒這些背井離鄉之人,不要忘記背後還有強大的祖國。甚至智遠還以黑吉軍政府高級幕僚的身份,向大家做出了承諾,一旦華人在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果興阿的黑吉軍政府以及軍隊,就是大家背後可以依靠的大樹。而且不止是私下說說,智遠希望大家去傳播他的話,讓每一個在海外的華人都知道這個承諾。當然智遠也隻敢在西班牙、荷蘭這些小國的殖民地說,英屬、法屬的殖民地,他還得收斂些。
與智遠分別的時候,陳三河終於知道智遠來南洋幹什麼了,他是來募捐的。果興阿雖然有賣軍火、賣違禁藥品這樣的暴利收入,還有訛詐朝廷的資金,但是他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的錢還是不夠。賺不到也搶不著,果興阿隻能要,希望有好心人可以幫幫他。朝廷和曾國藩等人都不是這樣的好心人,但南洋還真的有這樣一群有點倒黴的好心人,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海外華僑。
這些海外華僑,離開祖國的年代幾乎不可考證,有宋末的,有元末的,明清的更是數不勝數。但是不管他們什麼時候離開的祖國,也不管他們原本的家鄉在哪裏,總之他們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每次他們有難的時候,祖國都很忙,當然還有乾隆爺那樣根本不管他們死活的,但是每次祖國有難的時候,他們都慷慨的伸出了援手。康有為變法失敗,跑來找他們騙錢,要去營救光緒皇帝,孫中山要革命中國,也是向他們伸手。最後小鬼子打進了中原,華僑們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賣家產幫著祖國打仗。這次果興阿準備讓他們就遭一回罪吧!趕在所有人之前,果興阿先派出了自己的頭號大忽悠智遠,來向南洋華僑們募捐了。
呂宋島的碼頭上,智遠和陳三河拱手道別,他們一個將要去宣稱家國大義,一個要去做毒販,他們都要把血液送回新希望的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