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農民撐起了這個國家(2 / 3)

果興阿現在要做的事,就是扭轉中華民族陷入無限苦難的危局,也就是逆天行事。雖然果興阿自信人定勝天,但是對於未知的神秘力量,他還是心懷畏懼。他自己也被這種神秘力量幹擾過,第二次八裏橋會戰,鎖定勝局之前,果興阿突然病倒,差點死在亦莊。圓明園會戰的時候,也是眼看就能聚殲英軍,卻突然被老百姓攪了局。果興阿也不知道,下次他站在曆史的拐點的時候,會不會再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正是出於對這種未知力量的畏懼,果興阿才規劃了這樣一條幾乎不可能的快速發展計劃。他要盡最大的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業產業進步,隻有這樣他才能確保人民對他的絕對支持。他要全力發展重工業和交通基礎,保證自己的軍隊擁有強悍的實力,在麵對敵人的時候具有絕對的優勢,即便被某些意外幹擾,也能夠取得勝利。他大力發展教育,不但是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動力,也是為失敗做準備。如果真的失去了上天的眷顧,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敗,他也要給中國留下充足的人才,讓中國可以像戰敗的德國、日本一樣,快速的再站起來。

果興阿自以為考慮到了方方麵麵,但是玄素寧的一盆冷水,還是毫不客氣的潑在了他的臉上。果興阿的各項計劃,全都具有可行性,即便是龐大到足以讓世界頭號強國英國卻步的交通網,也是可能成為現實的,但這是單獨看這些計劃的時候。如果把這些計劃放到一起來看,則全都行不通。果興阿的人間天國計劃,每一項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如果單獨執行某一項,還有可能,全部執行,則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

玄素寧算了一筆非常簡單的賬,果興阿未來五年可以從朝廷獲得五千萬兩的撥款。軍火收益以目前的規模推算,就算翻兩倍,未來五年也至多有兩千萬兩。智遠在南洋募捐,雖然收益顯著,但是畢竟不可持久,未來五年最好估計,也就能弄回來八百萬兩。陳三河的四號生意到是一本萬利,規模也在逐步擴大,而且其勢力在關內江湖擴展的也比較迅速,會有額外的收益增加,但畢竟不是正經生意,未來五年其總收益不會超過一千萬兩。雖然果興阿也定了企業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各種稅收,可北滿州人口稀少,貿易規模有限,這點錢能應付政府公務開支就不錯了。所以目前不算農業生產所得,北滿州政府的未來五年的所有收入,也不過在八千八百萬兩左右。

大清政府的全年財政收入目前也不過是六千多萬兩,北滿州一隅之地五年就能有八千八百萬的收入已經是非常非常好的了,就算按人頭分,一人都能分到十五兩銀子。但是如果執行果興阿的完美計劃,玄素寧估計未來五年北滿州的財政支出將達到恐怖兩億兩,是總收入的兩倍還多。雖然玄素寧沒有計算北滿地區土地的產出,但以這個規模,除非地裏能直接長出銀子,不然錢還是肯定不夠。

而且果興阿還沒有提軍隊的規劃,北滿州政府可是以軍立國的,必然要執行先軍政策,各項投入必然十分巨大。就算隻是維持現有的投入規模,部隊的人數也是要增加的,固安軍一共才兩萬多人,控製如此龐大的疆域實在是太吃力了。最保守的估計,也得擴軍到十萬人,養活這十萬大軍又需要多少錢,他們的裝備和彈藥消耗又是多少錢。所以就算土地的產出不俗,能和軍隊的支出頂平就不錯了。

玄素寧把賬算明白了之後,所有人都開始勸說果興阿削減計劃,但是果興阿思慮了良久還是不肯放棄,最後隻能想辦法弄錢。想要搞出錢來,無非是開源和節流兩個辦法。節流就不用想了,計劃裏的東西不變,北滿州政府幾乎就沒什麼支出了。官僚集團一共就這麼幾個人,就算大夥吃上五年的窩頭,也省不出幾個錢來,所以開源就成了唯一的辦法。

果興阿十年從朝廷刮走一億兩白銀,已經是觸及了朝廷的底線,朝廷再多一分錢也拿不出來了。果興阿若是再逼迫朝廷,結果隻能是雙方決一死戰,所以朝廷肯定是不能再動。募捐這個事也不能搞得太過火,而且南洋華人的財力也有限,除非直接派兵去搶他們,不然肯定不能弄出更多的錢來。最後隻能從軍火和四號海洛因上想辦法,四號現在擴張已經很迅速,如果能打入歐洲市場,肯定會有可觀的收入。但是陳三河的能力畢竟有限,五年打入歐洲是有可能,但是馬上把錢弄回來就不現實了。果興阿到是知道美國有大仗在打,不過怎麼把軍火買過去,也是個問題,果興阿雖有好東西,可是他沒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