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騎射(2 / 2)

似乎騎兵隻剩下了兩條出路,要嘛像歐美騎兵一樣搞重裝衝鋒,要嘛就是果興阿特別重視的騎步兵,上馬機動下馬作戰。北滿州騎兵曆來走的都是騎步兵的路數,除了趕路和追殲殘敵,他們都在按照步兵的套路來。不過主政蒙古的博日圖,並不是特別看好這個路數,他想搞出點自己的花樣來,而且蒙古人對於步兵戰法,心裏多少還是有些膩歪,他們很不願意離開馬背。攻堅戰之類的戰場環境,本來就是步兵的天下,騎兵根本不用考慮,但是對於騎兵對戰和遭遇戰,博日圖還是有些想法的。

繞陣而射,肯定是不合時宜了。繞陣而射的前提是雙方輸出都有限,這樣騎兵就可以通過不斷的移動減小自己遭受的火力密度,再通過持續的殺傷來殲滅地方有聲力量。果興阿現在把機槍搞得滿世界都是,步兵的火力輸出有了質的飛躍,再搞繞陣而射,半圈轉下來人就死光了。不過現在騎兵也有火槍,火力自身輸出有了很大的提升,蒙古人槍法又好,還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博日圖想出的辦法就是騎射,當然不是衝擊敵軍固守陣地,而是麵對同樣移動中的敵軍采取騎射攻擊,比如敵軍騎兵或者行軍中的步兵。分散且高速移動、顛簸的戰馬,可以為蒙古騎兵提供一定的掩護,敵方騎兵和步兵一般情況下打不準,隻能拚概率。而蒙古騎兵則可以在運動中擊殺敵軍,並且持續殺傷敵軍,待敵方混亂潰敗後,便可揮舞馬刀追殲殘敵。這個路數也被博日圖首創,日本戰國末年的伊達政宗就搞過一千騎鐵,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讓部隊兼具騎兵的衝擊力和火槍兵的殺傷力,不過伊達政宗小氣些,不過是一千人而已,博日圖則一搞就是三個師、四個旅。而且伊達政宗時代搞得也是概率,滑膛火繩槍也打不準,但博日圖的騎兵就不同了,他們的步槍可以連發,而且蒙古人絕對打得準。

李橋圈住哥薩克騎兵之後,便開始了騎射攻勢,彪悍的哥薩克騎兵紛紛中彈落馬。俄國人也不傻紛紛舉槍還擊,但是他們真心沒有這些強化訓練過的蒙古人打得準,顛簸的戰馬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準頭。而且他們的單發施耐德步槍,在馬上裝彈實在太麻煩了,滿洲人開了七八槍,他們才能回一槍,這個傷亡自然就大了。

“跟他們拚了!”師長們發現蒙古人一再遲緩速度,並把他們逼向草原深處,就知道敵人是想慢慢磨死他們,當即命令部隊拔出了馬刀。

可惜哥薩克勇武的挑戰,並沒有獲得李橋的回應,蒙古人一直和哥薩克保持距離,絕對不會讓哥薩克過於靠近自己。戰場仿佛又回到了數百年前,高大且一身重甲的歐洲騎士費勁了力氣也無法夠到輕裝的蒙古騎兵,然後被不斷射來的箭矢,活活磨死在了曠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