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內閣會向哥倫比亞宣戰,但是希望大將軍可以控製戰事的規模,我們的財政已經數次告急,大將軍也要體諒內閣諸位臣僚的一片苦心呀!”皮潤民權衡再三還是決定退讓,去打隔著半個地球的哥倫比亞,即便戰敗了也是小事,鄒德歸會不會騎到自己頭上來,才是頭等大事。
果興阿好容易說服了內閣同意開戰,不過這隻是萬裏長征邁出的一小步而已。遠渡重洋去修理哥倫比亞,單靠一兩個旅的海軍陸戰隊肯定是不行,陸軍也得出兵參戰,但是派誰去,如何把這些人送過去,都得詳細的籌劃分析,冒冒失失的跑過去,可就是自己找倒黴了。
揚我國威於外域,絕對是個建功立業的好差事。一路的順風仗打過來,也讓滿洲的軍頭們有些目空一切,哥倫比亞在他們眼裏根本就不是盤菜,都覺得是個人就能擺平他們。再說去南美打仗,大財閥馬三怎麼能不表示,無論誰過去都少不了好處。所以麵對這份美差,各大派係又展開了一場爭奪,都希望自己人能去南美建功立業。
一輪角逐過後,蒙古係、本土八旗係相繼出局。博日圖帶著蒙古係的幹將都在西北幫朝廷打仗,滿洲本土蒙古係已經沒有什麼將領了,就算把這個美差給他們,他們也沒人能夠領軍。本土八旗係則是級別不夠,他們財力雄厚,不過加入滿洲軍比較晚,高級將領裏幾乎沒有他們的人,自然也沒法統兵出征。蒙古係和本土八旗係出局之後,淮揚係也在後續的競爭中落敗,他們在軍隊高層的話語權不夠,有將無帥,自然也沒辦法笑到最後。
固安嫡係則根本沒和大家一起摻和,果興阿已經定了調子,為了保障本土的安全,黃海艦隊、東海艦隊、北海艦隊主力全都不能動,所以這次對哥倫比亞攻擊的主力是南洋艦隊。海軍是這次對哥倫比亞開戰的主力,博敦的南洋艦隊和海軍陸戰隊裏麵已經有大量的固安嫡係將領,他們自然不好意思再在陸軍這方麵動手腳了。
一番爭奪下來,出征哥倫比亞的陸軍終於有了定論,綠營係出了一個師,太平係出了兩個獨立混成旅。出兵去打哥倫比亞,大夥兒都覺得派這四萬來人過去,肯定是足夠足夠的。不過這個安排上報果興阿之後,卻被果興阿毫不猶豫的給駁了回來,果興阿的理由倒也簡單,這次派出的三個將銜軍官,他一個都不熟。然後果興阿就隨口說了一個他鍾意的人選安排,得了果興阿的意見,綠營係差點沒哭出來。太平係的兩個旅沒動,他們的那個師卻被果興阿給換了,由淮揚係的一個師接替,而且果興阿還直接任命了這個師長為遠征軍司令。被果興阿調來的第五師,是滿洲軍的甲等主力,師長更是荒村時代便嶄露頭角的曹夢。曹夢的資曆和威望都夠,又是果興阿欽定的人選,綠營係有心再搞點小動作,也沒了下手的餘地。
曹夢領銜的遠征軍在大連整編磨合了半個月之後,博敦親率的七艘戰列艦以及海軍陸戰隊的兩個旅也趕回了大連集結。果興阿親自主持了出征儀式之後,滿洲遠征軍的五萬餘大軍正式出征,奔赴遙遠的南美洲,準備去教育一下哥倫比亞何塞政府。
遠征軍開拔的有點晚了,因為現在的哥倫比亞已經處於一片戰火之中。邊昌狄的北海護航艦隊隻有六艘海狼級驅逐艦、兩艘海獅級巡洋艦,海軍陸戰隊也隻有一個團而已,但是他們的裝備對於哥倫比亞軍隊來說,可是太先進了。開戰的消息一傳來,邊昌狄便毫不猶豫的對哥倫比亞海軍動了手,殺了哥倫比亞海軍一個措手不及,輕鬆奪取了製海權。海軍陸戰隊也在巴拿馬登陸,建立了前進陣地,準備為後續開來的遠征軍打好基礎。
以邊昌狄手頭的兵力,能做到這樣就不容易了,不過軍火販子馬三也沒閑著,他的商行衛隊也全都投入了戰鬥。商行衛隊的戰鬥力比不了正規軍,但是四處遊擊欺負哥倫比亞軍還是足夠的,而且他們動手比正規軍可狠的多。哥倫比亞政府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給自己惹來了塌天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