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遼西民變(2 / 2)

“澤遠先生,你不要開口亂民,閉口反賊的嘛!他們也是我們的百姓,隻是對我們的政策有意見而已,我們軍隊的槍口絕不能輕易指向我們自己的百姓。執政為民,天下為公,我們所做的事,便是為了我們的百姓,如果要鬧得我們和自己的百姓兵戎相見,這改革不搞也罷!”皮潤民敵視百姓的言詞,果興阿聽得是格外刺耳。

“大將軍心懷天下,仁慈愛民之言,確為至理名言,不過如今遼西亂匪已然起事,非以刀兵不可息止。早一日動兵便可早一日平息禍亂,減少百姓的傷亡,若是遷延日久,恐怕不但禍患不息,還將波及到更多的百姓!”果興阿的不悅,皮潤民聽得非常明白,不過他今天可不準備繼續慣著果興阿。百姓造反,出兵平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果興阿卻突然變成了腐儒,一句一句迂腐的話沒完沒了,執掌滿洲近十年的皮潤民也是火氣上撞。

一場關於民變的會商,變成了大將軍與首輔大臣的無謂爭吵,完全沒了格局,足足吵嚷了一天也沒弄出個成議來。最後果興阿又搬出了訓政威脅,才讓皮潤民接受了他的意見。皮潤民也真是不得不,隻能急電各地官員轉變政策,安撫各地的百姓。不過皮潤民心裏也是各種不服。

“從古至今哪裏有官府給百姓道歉的道理,若是讓百姓們嚐到了甜頭,今後但凡有不如意的便群起鬧事,今後還如何治理地方!大將軍一意孤行,實乃取亂之道!今日政府退讓,將來政府威信何在,官員體統何在?”果興阿一走,皮潤民便不顧鄒德歸一係的人馬還在場,大聲的咆哮了起來。

安撫的命令執行之後,一些本來動靜不大的地方的確消停了下去,但是像熊嶽、蓋州等幾個矛盾比較突出的地方,依舊有大量的百姓堵著城門。廣寧前屯等已經動了武的地方,則更是不為所動,甚至差點把過來安撫的官員也給宰了。

三地雖然同樣是動了武,但是各自的套路也大不相同。建昌的起義軍趕走了北滿州官員之後,準備突破山海關,然後與山海關一起內附大清朝廷。他們覺得北滿州是侵略者,大清朝廷放棄他們也是迫於無奈,隻要他們能打回去,必然就能重回朝廷的懷抱。寧遠的情況比較亂,當地起事的並不是一撥人,所以占住了寧遠衛城之後,他們根本就沒時間搭理北滿州政府,自己人就先鬧了起來。三股起事的義軍和原駐防寧遠的清軍,都想爭一爭老大的位置,每天在寧遠城裏鬥的不亦樂乎,幾乎與外界斷絕了聯係。最有魄力的則是廣寧前屯,當地遼西起義後避禍的原義軍人數最多,所以很快就選出了李二黑這個帶頭大哥,也製定出了自己的方略。在李二黑的英明領導之下,廣寧前屯的起義軍,既不準備歸附大清,也不想困守孤城,他們要打出去,在遼西建立自己的王國。

跟著博日圖去西北的白淩阿,若是能夠來到遼西的話,說不定會認識李二黑等人,因為白淩阿縱橫蒙東的時候,李二黑等人也跟著去湊過熱鬧。雖然白淩阿不能來見熟人,但是白淩阿當年的戰法,李二黑等人到是學習的不錯,用來欺負奉天各地的駐防清軍,非常的夠用。因為果興阿不肯動兵鎮壓起義軍,錦州的滿洲軍也沒有妄動,所以遼西各縣的防務就都落在了原清軍的頭上。清軍本來就弱的沒話說,現在又毫無戰心,自然是一觸即潰。李二黑兵出廣寧前屯之後,一戰便滅了同為起義兄弟的寧遠義軍,然後又北上攻取了南票和朝陽縣,兵鋒直指義縣。

李二黑行軍打仗還算有些手段,但是治軍實在是太差了。起義軍殺官之後,大夥兒都有朝不保夕之感,進而便破罐子破摔了,全都想著過一天算一天。有了這種想法的部隊,軍紀肯定好不了。一群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手裏還都拿著刀,自然是燒殺擄掠無所不為。攻破朝陽縣之後,起義軍的規模暴漲到了五萬人,但也徹底蛻變成了一群土匪。但是李二黑的感覺很良好,他打出了自己的旗號,建國號大唐,自稱李唐李唐天子、救民皇帝,要出來和同治皇帝以及果興阿,逐鹿天下了。

“出兵平叛,不能讓他們再亂來了!通令各部,嚴密關切各地民變情況,隨時接受地方政府求援,一定出現激變之情況,立即予以鎮壓!改革的事也一塊辦了吧!長痛不如短痛,咱們一次就把事情辦利索了吧!”看了錦州急電的果興阿,精神上受了很大的打擊,態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