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和鬆平家都把好容易藏下來的準備給拿了出來,政府也把他們之前從會津藩繳獲的一些準備給送了過來,日軍立時便擁有了火力可等同英軍的兩萬大軍。剩下的二十多萬人,可就拿什麼的都有了,施耐德是有的、鼻煙壺是有的、斯賓塞是有的,亨利是有的,前裝前裝米涅彈步槍是有的,燧發槍也並不罕見。最誇張的則是一些關東諸侯,他們因為窮並沒有什麼火器儲備,所以幹脆就披掛上了祖傳的大鎧,準備以長槍和刀刃一絕勝負。
德川慶喜這次也真拿出了振作的態度,在沒有一點以往聽天由命的神情,而是非常積極的整軍備戰。為了更了解滿洲軍的戰術,德川慶喜還特意去采訪了前幾次戰鬥的幸存者,從他們口中得知了鐵絲網和機槍配合的厲害,也知道了滿洲陣地上碉堡的可怕。德川慶喜很快拿出了解決方案,一是趕製一批鐵鉗子,用以破壞滿洲軍的鐵絲網。二是製作了大量的小型炸藥包當手榴彈用,用以在緊急情況下破壞鐵絲網、地雷等東西,並作為突襲地堡的不二法門。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天注定,德川慶喜雖然很努力,但是他的命裏就沒有打勝仗的命,所以他隻能無麵對無法改變的失敗。可能老天爺也覺得,上一次德川慶喜在鳥羽伏見之戰,輸的有些不合邏輯,所以這次他準備給德川慶喜來一次和邏輯的失敗。德川慶喜完成整軍,信心滿滿的出陣之時,正是滿洲軍海軍大力運送的後續部隊,趕到東京灣之時。德川慶喜如同送死一樣,一頭撞向了全麵占優的敵人。
德川慶喜在望遠鏡裏也見到了,大量的滿洲運輸船靠近了港口,然後派出了大量的小艇開放瘋狂的往岸上送人。滿洲軍大規模增兵,這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而且一旦滿洲軍發起攻勢,天皇可就危險了。不過比較教條的德川慶喜,還是準備照搬一些書本上的東西,比如說擊敵半渡。
滿洲軍是在增兵不假,可是他們送來的人還非常有限,而且部隊在忙著接應新到的部隊,秩序方麵亂的一塌糊塗,正是日軍猛攻的好機會。明知風險會比較大,但是德川慶喜還是準備賭一把。日本已經沒有打贏這場戰爭的可能了,德川慶喜要努力的不過是通過展示自身的實力讓對手知道自己不好惹,最後以戰求和而已。
西鄉隆盛雖然與德川慶喜等人可謂不共戴天,但他還是來到了前線,作為德川慶喜的副手,幫他出謀劃策。在具體的戰術上,西鄉給了德川慶喜很大的幫助,而且真的在戰場上打出了不錯的效果。
日軍以一萬身披大鎧,手拿冷兵器的武士為前鋒,直取滿洲軍的鐵絲網。雖然他們的武器不行,但是他們還可以擋子彈,而且鐵鉗子幾乎都在他們身上。居中的兩萬人就是日軍的王牌,他們都是在戊辰戰爭中和政府軍浴血廝殺的老兵,作戰經驗非常的豐富,而且裝備的也是全滿洲汰換準備。他們的任務便是壓製滿洲軍火力,為前邊的鎧甲武士們提供掩護。最後一批的一萬五千人,則全部是前幾次戰鬥的生還者,他們都非常熟悉滿洲人的套路,戰場生存能力非常的強。他們的任務大體和第二梯隊差不多,主要是掩護隊友、壓製敵人火力。不過他們還有一項特殊的使命,就是潛伏推進,一旦戰鬥失利,他們就要化整為零,快速的分散到滿洲軍外圍陣地,不間斷的騷擾滿洲軍,為自己突擊爭取機會,或者給下一次進攻爭取時間。
西鄉和德川的部署很周密,日本武士的攻擊熱情也很高,但是他們的計劃卻開展的並不順利。滿洲軍一直用飛艇監視著東京城,德川慶喜這麼大動靜,灘頭陣地早就有準備了,所以迎接他們的全是機槍如暴雨一般的子彈。武士的大鎧或許能抵禦一些小的炮彈片,但是被重機槍掃中,他們的大鎧就無能為力了。衝鋒的日軍,如同割韭菜一樣一片片的倒下,鬆軟的沙灘上浸透了年輕人的鮮血,整個海灣似乎都變成了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