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國朝根本(2 / 2)

安德海很得寵,但是說到底不過是個太監而已,死了也就死了,慈禧也不會為這個事和自己的兒子怎麼樣。獅子狗再得寵,也不過是一條狗而已,兒子再討厭,那也是親生的。兒子踢死了自己的狗,最多也就是罵一頓,反正慈禧也不缺狗,安德海死了,還有李蓮英、崔玉貴等一大批人排著隊呢!而且通過這件事,兩宮和恭親王都對同治皇帝的印象,都有了極大的改觀,這個問題兒童還有救。

同治登基伊始,兩宮皇太後和恭親王便對他寄予厚望,全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位小皇帝打造成一位康熙一樣的聖君。同治即皇帝位後,兩宮太後、恭親王還有肅順,就開始多方為載淳尋找名師,最後挑選了李鴻藻、祁寯藻、翁心存、倭仁等四位飽學鴻儒。恭親王和肅順聯手為小皇帝製定了課程表,小皇帝是各種語言全學,騎馬射箭放槍樣樣都要精通。這完全是一個培養全能型人才的計劃,果真能夠如法炮製,那麼長大後的小皇帝應是一個“超人”。

為了能更好地管理好小皇帝的學習,使所有的計劃行之有效,兩宮太後特別安排老五爺惠親王綿愉專門負責小皇帝的學習事務。惠親王綿愉是嘉慶帝的第五子,最小的兒子,因為在皇族親貴中輩份最高、品行端正,特別受人愛戴。慈禧又另外安排了綿愉的兩個兒子奕祥、奕詢伴讀,對小皇帝既是督促又是陪伴,可謂安排周詳。

計劃是不錯,但是執行起來卻真是糟心,小超人是沒有出現,小廢物卻就在眼前了。載淳已經是皇帝了,他的生活中可沒有競爭的壓力,又隻有督促缺乏關愛,所以雖然日日學習,可他的學業鮮有進步。直到他十六歲的時候,連皇帝每日需要批閱的奏折,仍然“讀折不成句”。果興阿出來胡搞之前,漢語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有的奏折都要靠人自行斷句。這個東西就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了,果興阿就做不到這一點,同治小皇帝雖然讀的書比果興阿多,但是他也一樣做不到。

書越讀越差,每天又總是胡鬧,同治在慈禧殷切的目光裏,可就從準聖君,便成了小混蛋。慈禧看到的還隻是小混蛋,恭親王奕欣知道的可就更多了。同治不是慈禧眼裏的小混蛋,也不是慈安眼裏的小寶貝,而是一個小魔頭。除了有點小聰明之外,簡直就是一無是處,而且私生活極為混亂,不僅早就在女色方麵有了見識,還和本來該陪他讀書的王慶祺弄出了同性緋聞。奕欣都有心謀朝篡位了,不然這大清的江山,早晚得毀在這個小孽障手裏。也就是因為這種種原因,兩宮和奕欣都不同意同治親政,唯獨的例外便是死心眼的肅順。肅順一心維護鹹豐的道統,所以他非常積極的想讓同治親政,他之所以被幹掉,也有這方麵的因素在內。兩宮和恭親王都覺得同治還得再回爐重新培養一下,親政的事可是急不得。

大夥兒還沒徹底放棄同治,便是因為安德海的死,這件事同治辦的太漂亮了。首先他看準了時機,抓了慈禧生病的空當,把慈禧徹底的隔絕在了這件事之外。然後他又聯係了對安德海有所不滿的慈安和奕欣,確保自己能夠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不至於事情辦的不利索。最後他又推出了肅順背鍋,慈禧早就看肅順不爽了,找他背鍋正合適。而且肅順是鹹豐的鐵杆,忠心已經到了迂的地步,隻要同治說話,肅順拚了命也會幫他去辦。

雖然同治的這番部署還是很稚嫩,慈禧隻用一天就弄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慈安、奕欣、肅順等人也毫不猶豫的賣了同治,但是大家還是非常讚賞同治的作為。作為一個十四歲的小朋友,同治的表現已經非常好了,起碼鹹豐或者果興阿十四歲的時候,絕對做不了這麼漂亮。同治大帝終究不是一個隻會玩“君子不哭”的小朋友,他還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的,雖然讀書還是不行,但是大家還是覺得他能夠挽救。

安德海事件之後,同治已經許久沒有說話了,今天突然又冒出了這麼一句,大家還真就有了一個新的思路。把果興阿找來聊一聊,說不定還真能有點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