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四大漢臣(2 / 2)

奕欣其實就是在軍機處意思意思,鹹豐怎麼會容得下自己這個討厭的弟弟,所以首席軍機大臣這個大餡餅,很快就砸在了彭蘊章的頭上。彭老爺子向來的行事風格,都是“廉謹小心,每與會議,必持詳慎”。說得難聽點,即是不表態、不擔責、隻磕頭、少發言的和事佬。當時同僚私下裏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彭葫蘆”,意在諷刺其一向“唯阿取容,從無建白”。這般胸無大誌且能力庸常之輩占據顯位,在波詭雲譎的官場中倒也稀鬆平常,不過就日趨險象環生的時勢而言,絕非福音。後來曾國藩在品評鹹豐朝祁、彭兩位相國時,用了“有學無識”四字,可謂頗中肯綮,在他們都任期,大清的衰局惡化為了危局。

麵臨嚴重的政治危機,特別是你死我活的千鈞一發之際,老人們的作用又尤為關鍵,他們的判斷與導向往往直接關係著某派實力的興亡榮枯。就在彭老爺子任內,肅順已悄然崛起。隨著肅順日漸強勢,素來明哲保身的彭蘊章名為首輔,實際伴食宰相而已。後其感覺形勢不妙,索性以養病為由開缺。這樣在朝堂內能與肅順略能過招的漢人高官,便隻有翁心存與周祖培了。

翁老爺子和肅順這個後生過了兩招,便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對手,非常利索的辭職跑了。然而肅順卻不準備放過他,隔了一年便以“戶部寶鈔案”失察之名,給予了翁老爺子革職留任處分。如此一來,四位長者,唯剩下周祖培與肅順周旋了,恰好這位老周正是虛與委蛇的太極高手。老爺子心知,麵對咄咄逼人的肅順,硬來顯然不明智,隻能以退為進,伺機而動,然後他就一直等到了鹹豐咽氣。

辛酉年可是周老爺子大放異彩的年月,從董元醇的奏折到京門迎駕,從判定肅順死刑到更改同治年號,周老爺子差點沒把自己給累死了。雖然最後肅順又回來了,但是老爺子也沒咋的,而且給兩宮太後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周祖培當了數年的忍者神龜,就為了在關鍵時刻置肅順於死地,老家夥兒的很辣可見一斑。

同治登基之後,基於多種考慮,朝廷需要昔日的耆碩宿舊出來站台,於是老人們紛紛回歸。祁雋藻、彭蘊章、翁心存三人都是和肅順不對眼,才先後去位。如今肅順再沒了往日的風光,他們自然聯翩複起。祁、翁二人“輔導衝主,一時清望所歸”,彭則再度執掌兵部。時光好像倒退回了鹹豐初年,這幫老家夥又全都回來了。

常言道:“樹大根必深”,如此方能枝繁葉茂。正因沉浮中樞數十載,老人們往往有著極其廣博的人脈網絡,甚或已形成自己的派係,故他們欲圖維係己之勢力不倒,即使身退心也不能退,必須關照乃至袒護自家心腹。可惜昔日的大腿,已風光不再,他們竭力護持的小弟何桂清還是倒在了曾國藩的刀下。這件事讓老家夥們對曾國藩恨之入骨,沒少在禦前給曾國藩配藥。當年祁雋藻就用一句話差點廢了曾國藩,如今幾個老家夥聯合,更是犀利無比。曾國藩克複南京之後,幾乎是一步一個坎,全都是這幫老家夥兒們給他找的麻煩。

傳統社會尊老敬老,人們常誇讚肱骨重臣“老成持國”,殊不知一旦涉及其背後的政治利益,老臣亦堪誤國。究竟持國還是誤國,其距離往往一線之隔,結果卻霄壤之別。老樹之所以四季常青,關鍵在於根深蒂固,常舒新枝。與祖輩一樣,考慮培養家族政治事業接班人至為重要。周家少爺依仗老爹的福分混得一員外郎的閑差,其餘三家的少爺更是重複著老子當年輝煌的故事。彭蘊章之子彭祖賢坐到了湖北巡撫,祁雋藻之子祁世長也追隨先父的腳步,一度擔任工部尚書,翁心存之子翁同龢更是超邁其父,曆任兩代帝師、執掌軍機八年之久。恍惚間,這一串名字似乎預示著曆史又回到了原點。或許老人政治的致命之處,不僅在於其可以左右政局,還在於其能夠借助子孫為家族的政治事業續命,令濤聲依舊。然而大變革時代,政治演進的濤聲本不該這般依舊,但濤聲卻依舊得如此從容而任性。

奕譞麾下鷹派的主幹,便是這四家的門生故吏,儒家門閥又如當年的東林黨一樣,緊緊的團結在了奕譞的周圍。洋務、改革、西學等等,他們都不在乎,但他們要幹掉奕欣,他們要幹掉曾國藩,他們要毀了大清的改革,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當然他們的名單上還有一個人,那便是長春的果興阿,這個離經叛道的混蛋,實在是太有錢了,一定要弄死他,然後搶走他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