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興阿想讓歐洲均勢,也想讓自己的眼前清靜,所以幹掉那個集中了英法全部精銳戰艦的英法遠征艦隊,便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如今滿洲海軍把所有的精銳都集中在琉球,英法遠征艦隊也靠泊在了印度,雙方摩拳擦掌似乎準備大幹一架,可是卻遲遲沒有動手。英法遠征艦隊不敢靠近馬六甲海峽,滿洲海軍也不想勞師以遠進入印度洋,雙方就這麼耗上了。
雙方都想對方先動手,然後自己在有利於己方的水文條件下打一場防守反擊,大家想到一塊去,然後就都很尷尬了。英法遠征艦隊靡費巨大,在印度也得不到很好的補給和維護,耗下去對他們非常不利。滿洲軍本鄉本土的到是不差這些,可是外交方麵急需海軍的突破,不然談判和要挾德國都不容易,這就讓軍方很想早打早利索。然而幹著急是沒用的,雙方都堅守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再急也是打不起來。
“如此耗下去,根本就沒有了局,不如我軍主動出擊,奪取印度洋製海權!”僵持不下,果興阿沒辦法,便隻能開會,然後激進的內河派便跳了出來。邊昌狄的意思很簡單,反正艦隊實力雄厚,不如主動去找英法聯軍幹一架。
“英法遠征艦隊非常謹慎,如果我們沒有任何動作的話,他們肯定會在孟買堅守,以他們的存在來阻礙我軍運動。所以我們的確應當主動出擊,引誘英法遠征艦隊離開孟買。”自從黃海海戰之後,內河派和留洋派的意見逐漸統一,現在不過是一派持重一派激進而已,博敦也很認同邊昌狄的想法。
“怎麼引誘?”果興阿不想自己的海軍衝到印度洋去找茬,那邊的水文情況,滿洲海軍一點都不了解,突然過去容易吃虧。
“我們出馬六甲海峽之後,不去印度西部,而是在印度東部活動,護送海軍陸戰隊在達卡登陸。這樣一來可以減少我軍的航程,也可以配合李枝在緬甸的戰局。英法若是不想印緬邊境的部隊被合圍,必然會傾巢東來與我軍爭奪孟加拉灣的製海權,到時候我們便可以在孟加拉灣與英法遠征艦隊決戰!”博敦的計劃便是來一招引蛇出洞,順道在配合一下緬甸的李枝。
“孟加拉?”果興阿有些遲疑,因為他其實不準備再向印度投入更大的力量了。
英帕爾戰役結束之後,李枝那邊一直沒有什麼進展,既不是英法聯軍重整了防線,也不是驚聞宮變的李枝想養寇自重,而是因為補給跟不上了。南洋派遣軍作戰,一直存在一個補給問題。除了新加坡一帶滿洲經營多年,能提供一定的物資之外,隻有蘭芳共和國能支援一點,其他的什麼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全都落後的可以,別說提供大軍補給,不向長春要補貼就不錯了。大清這些年是不錯,可是雲南、廣西、西藏,正是大清的老少邊窮地區,一樣是什麼都提供不了。滿洲軍和清軍在東南亞以及印度作戰,大部分補給都得從本土調運,成本非常的高。而且這些窮的掉渣的地方,交通也不是很便利,陸路運輸比他媽長征都難。李枝各部的給養,完全靠海運和空投,成本之高令果興阿非常肉疼。
滿洲帝國家大業大,燒點錢也無所謂,但是把錢花在印度有些不值當,因為印度是個果興阿注定吞並不了的地方。印度地域廣大物產豐饒,可是人口太眾多了,果興阿送去一千隻小白鼠,也還能剩下幾億人。而且印度是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絕對是英國人的眼珠子,果興阿拿下印度,英國人肯定是拚死命抵擋。地盤已經很多了的果興阿,不想為了一塊殖民地,去花費那麼多的錢。皮潤民已經表示了,隻要在其他方麵擊敗英國,他們內閣有很多種辦法控製印度,根本不需要花血本去打。同樣的成本,果興阿更願意去吞並地廣人稀的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地方,起碼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
“不錯,攻其必救,圍魏救趙!”博敦對自己的這個計劃還挺來勁。
“陸軍這邊怎麼樣?”海軍的這個計劃,不是他們一邊的事,陸軍也得衝英帕爾出擊配合他們,所以果興阿還得問問陸軍的意見。
“戰略構想上是絕對沒問題,可是李枝方麵要發動配合攻勢有些難度。他們長期被補給不足困擾,組織起大規模的攻勢很難,不過我會想辦法讓他們盡力配合!”譚紹光有些犯難,他和果興阿都覺得印度很雞肋,李枝在英帕爾是守有餘而攻不足。
“若是計劃成功,我們能全在孟加拉灣殲英法遠征艦隊嗎?”果興阿想的是全殲,一次性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