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大清還是那個大清(1 / 2)

自從果興阿出關自立,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完蛋以後,大清就已經開始了自強之路,風風火火的洋務運動搞了三十年,滿洲的經濟、軍事補給搞了三十年,照理說已經非常的強大。如果單看紙麵數據,大清也是屬實很強,是僅次於滿洲帝國的第二強國。

大清的經濟總量僅次於滿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朝鮮和越南總和的十倍有餘。擁有相當完備的工業體係,雖然重工業有點偏弱,但也不是朝越等小國比得了的。而且滿洲帝國對大清這個老大哥很偏心,許多重工業產品都是敞開了供應,絕對能夠擬補大清重工業的偏科。大清還擁有八十餘萬正規軍,裝備水平也絕對領先於其他各國,滿洲軍汰換下來的貨底子,可幾乎都給了他們,自然是非常強悍的。不過即便如此,長春還是不看好大清,覺得他們這次估計要挨揍。

歐洲列強全都歇菜,果興阿有吉利要求和中央政府統一之後,大清的外部隱患幾乎是消失了,然後大清的高層便又開始研究海清河晏了。近幾年大清的變化,完全是靠科技進步來帶動的,他們自己已經早沒了自強的心思。政治、經濟、軍事的改革全麵停滯,許多老學究還在研究往回該,繼續搞什麼愚民、弱枝的農業社會。軍事上的表現尤為突出,不再有外部的強大壓力之後,什麼軍隊編製改革,裝備更新,都不再有人提了,軍校更是成了二世祖俱樂部。大清軍隊大部分成了流氓集中營,軍紀、訓練全都廢弛,倒賣武器裝備的也大有人在。太後、皇帝震怒,嚴詞宣戰之後,軍隊卻遲遲不能出擊,便是最好的例證。

清軍動作遲緩,超越兩軍的動作可是不慢,越軍集結二十餘萬兵力猛攻鎮南關的同時,朝鮮聯合艦隊已經繞過滿洲領海直逼天津大沽口,駐泊在威海的北洋艦隊被迫起錨應戰。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如今正在南洋收拾葉誌超留下的爛攤子,所以北洋艦隊實際由右翼總兵劉步蟾指揮。然後劉步蟾便接到了一個讓他很懵圈的命令,李鴻章嚴令他保全艦隊主力,禦敵於國門之外,但是奪取製海權什麼的,李中堂根本沒提,這可難為死了劉步蟾。海軍是一個進取的兵種,不可能在某海域設置預定防線,禦敵於國門之外很有技術難度。

劉步蟾除了一個瞎指揮的老板之外,還有更險惡的局勢。北洋艦隊近年來看似發展的不錯,甚至接受了兩艘滿洲海軍退役的蠻鯨級戰列艦以及一批海獅級巡洋艦,但是總體來說並沒有太好的發展。總體上艦齡較大,戰術思維比較僵化,船員訓練不足,而且彈藥和油料儲備嚴重不足。自從翁同龢接任戶部之後,北洋艦隊的補給和撥款就一直沒有到位,士兵們的薪水都開不出來,戰艦的保養更是沒錢。這樣的一支艦隊,出門嚇唬個人還成,真打起來,劉步蟾可是相當的沒底。

可是劉步蟾沒有時間了,朝鮮聯合艦隊已經逼近大沽外海,朝廷了翁同龢等帝黨主戰派也是連聲催促,劉步蟾隻能硬著頭皮開戰。中正二十二年六月初八,北洋艦隊和朝鮮聯合艦隊在大沽外海發生了激烈的海戰,戰鬥足足持續了八個小時。戰鬥的結果非常對得起天地良心,北洋艦隊鄧世昌等一批將領陣亡,定遠、鎮遠時代的一批老艦盡數沉沒,北洋艦隊不得不退往劉公島休整。其實朝鮮聯合艦隊的情況也不好,他們擊沉了七艘敵艦,可是自家也有七艘軍艦重傷,艦隊戰力已經嚴重受損。劉步蟾手裏還有兩艘蠻鯨和七八艘海獅,若是不管不顧的衝出去找朝鮮人決戰,下次海戰的地點肯定是朝鮮外海。而且他又接到了老板的命令,李中堂嚴令他避戰保船,等候長春調停戰事。

李鴻章也是沒辦法啊!慈禧主動交出政權,去頤和園養老之後,光緒皇帝和一幫帝黨大臣,把朝廷裏搞了個烏煙瘴氣,而且處處針對他,李中堂必須保存實力。帝黨成員幾乎全是清流出身,他們處理實務不行,罵人可是一頂一的厲害,前線作戰的將領幾乎被他們罵了個遍,把諸將說得個個十惡不赦,連光緒皇帝都表達了對前線將領的不滿。前邊拚命,後麵挨罵,將領們個個心生畏忌,這種情況下再擴大戰事,那就是找死了。

李鴻章想的是保存實力製衡帝黨,然後再通過長春的斡旋來解決戰事,雖然朝廷的臉麵會受傷害,但是起碼可以把眼下的問題給解決了。然而長春遲遲不肯出聲,帝黨又在朝廷裏沒完沒了的折騰,李鴻章的構想遲遲無法實現,朝鮮人的膽子都是壯了起來。北洋艦隊不動彈,那可就該輪到他們表演了。朝鮮聯合艦隊主力搭載海軍陸戰隊從仁川出發,快速在山東榮成灣全部登陸完畢。清流中久負時望的山東巡撫李秉衡,居然視而不見,未做任何的阻攔,任由朝軍登陸。朝軍當即拋開山東守軍,直撲北洋艦隊的後路,向摩天嶺炮台發起猛烈攻擊。北洋艦隊陸防守備部隊,人數一直不多,麵對朝軍優勢兵力的圍攻,他們抵抗的非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