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頊趕到馬廄時,已經有兩個獸醫在那裏診斷了。
“好了好了。找到原因嗎?”趙頊製止了他們行禮,焦急地問道。
“聖上,訓練太過頻繁,馬蹄磨損嚴重,已經穿底。導致戰馬傷風發熱而死。”獸醫李肅回答道。
李肅是李戰馬的管家,專門負責李家馬場的經營。時年五十二歲,看來幹這行已經很久了。
“羅浩,擂鼓,緊急集合。下令各自檢查戰馬。有問題的,立刻上報就醫。”趙頊下令道。
“得令。”羅浩抱拳,轉身便去執行。
“聖上,馬靴消耗太大,已經吩咐加緊趕造了。騎兵訓練太過頻繁,消耗太大,恐怕趕造不急。近來秋雨連綿,不如歇上一陣子?”李戰馬建議道。
趙頊看著倒地的戰馬,蹲下來仔細檢查,發現馬蹄的確已經磨穿,還感染了。
接著又撿起地上已經磨穿的馬靴,端詳起來。依稀記得,馬蹄鐵早就發明了呀,怎麼還在用皮革,藤條做的馬靴?
“李卿家,為什麼不用馬蹄鐵?”趙頊疑惑道。
“聖上恕罪,是微臣疏忽了。微臣馬上下令向各家鐵匠鋪訂購馬蹄鐵。”李戰馬拱手鞠躬道。
“此事不急,你先訂購一批金瘡藥,還沒有死亡的戰馬,一定要給朕救治下來。你手下有沒有擅造馬蹄鐵的工匠?朕要拜訪一下。”
趙頊想要一個專門打造馬具的軍器作坊。並且這個作坊不再由朝廷管轄,而是下放給私人創辦。
“沒有。不過,微臣有個好友是鐵匠出身,見他的鐵匠鋪造過馬蹄鐵,這次微臣也打算向他訂購一批。”李戰馬回答道。
“為什麼不收購一些鐵匠鋪?自己打造,不是要便宜得多嗎?”趙頊疑惑道。
“聖上莫非是長期需要大量的馬蹄鐵?黃金火騎兵不過一萬人,戰馬不過三萬。不用長途遷徙,也不用萬裏遠征。配備馬靴已經是足夠了。聖上訓練所需,換成馬蹄鐵,也就三萬具。用不著自立鐵匠鋪專門打造的。聖上明察。”李戰馬解析道。
“那麼就由嶽丈大人安排了。”趙頊鞠躬道。
趙頊給全了李戰馬麵子,讓李戰馬在他人麵前揚眉吐氣。要花人家的錢,不得不這樣。
馬蹄鐵在中國的出現時期為隋唐到元代之間,而從元代開始,此器物開始普及應用。
自五代至南宋末年這三百年裏,蹄鐵技術始終被人們作為一種新奇的域外事物,並沒有在中原地區普遍應用。
但在中原周邊的蒙古人所在的北方草原以及回鶻人、羌人所在的西北戈壁等地帶,馬蹄鐵則早已被廣泛使用。
其中一個原因是宋朝戰馬稀缺,騎兵很少,隻是作為步兵的輔兵。作用非常有限,不用擔任千裏迂回穿插等軍事任務,配備用藤條、皮革等材料製作的簡易馬靴就足夠應付馬蹄的磨損了。根本沒有那個必要浪費鐵料做馬蹄鐵。
另一方麵,在宋朝,軍事手工業都掌握在國家手裏,百姓大都用不起。不像西夏、北遼,完全是馬背上的國家,馬既是軍事力量,也是普通百姓的生活來源之一,馬蹄鐵由此得到廣泛地使用。
這樣說的話,宋朝軍事羸弱的根源,在於以步兵為主的軍事手工業太過於薄弱。加上朝廷長期禁止百姓持有兵器,兵器生產完全被官府壟斷等。宋朝的軍事手工業根本沒有多少。
不像北遼,除了皮室軍,其他的軍隊都是士兵自備戰馬兵器戰甲,軍事手工業遍布全國。
雖然宋朝有先進的火藥武器,但是應用太少,官府大多時候也隻是用來做鞭炮而已。即使是現代社會,國家沒有軍事工業,也隻能備受欺淩,富而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