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錢荒問題(1 / 3)

趙頊一直看著報恩禪師遠去,不禁自喜了一把,來到宋朝這麼久,總算是有人來投奔了。有識之士站到了麾下,變法又怎麼能不成功呢?

而一旁的王安石卻比趙頊更興奮。一展抱負,得遇明主,怎麼能不興奮呢?雖然說趙頊不是任何時候都完全聽王安石的,但王安石看到了一個懂權衡,懂審時度勢,懂民生艱難的好皇帝。

趙頊從來就沒有反對過王安石,就算是有意見,也是說出問題,一副向王安石求教的樣子。大部分時候,王安石也就是這樣被趙頊說服的。在王安石眼裏,趙頊不是在說服他,而是在用更好的辦法支持他。

王安石所倡導的新學非常務實,很對趙頊這個馬克思主義者的脾氣,同樣,趙頊也很對王安石的脾氣。在曆史上,王安石都是和呂惠卿等人商議好變法方案後,然後再說服皇帝,同司馬光的舊黨相爭。而現在的情況是,變法的推動者幾乎成了趙頊,而不是王安石自己。保守派的鬥爭對象轉變成了趙頊,不是他王安石。趙頊的武力威脅,迫使朝中保守派大臣向王安石靠攏。但王安石卻是趙頊的人,什麼變法方案,要在內閣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製造什麼的假象都是王安石和趙頊早就商量好了的。

曆史上的王安石變法之失敗,之所以被人看做是搜刮百姓的斂聚之術,無非是既要顧忌到皇帝對補充國庫的渴望,又得顧忌不要觸動保守派官僚的利益所導致的。而現在,王安石成了保守派大臣對抗趙頊的中流砥柱。

轉移保守派的鬥爭對象,采用聲東擊西的方式,使王安石的變法主張得到支持和完善。這樣的手腕,讓王安石對趙頊充滿了信心,對變法成功充滿了信心。

“聖上,走吧!”王安石提醒道。

趙頊回過頭來,看著王安石,默默地點了點頭。

入得交子城,發現交子城完全是一個大型的工場,不僅僅是印刷交子,還生產紙張。城中有一個大湖,顯然是人工擴大後才有的規模,連通了活水後,正好可以滿足生產紙張的用水需要。

看著那一堆堆紙張,趙頊驚訝萬分,隨手掀起一張,仔細觀察起來。無論是後世的記憶,還是原來那個趙頊的記憶,都可以確認這是宣紙。看著如此透明的宣紙,趙頊實在想不出,這怎麼印製交子,便對王安石請教道:“這不是宣紙嗎?如何印刷交子?成都府生產的楮紙不是很好嗎?以往的交子不都是用楮紙印刷嗎?”

宣紙一般都是用來作畫,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有“紙壽千年”之譽。

“宣紙當然不能直接印刷交子,況且,今日聖上要印刷的交子和以往絕然不同。以往的交子隻是一種憑證,容易掉色,而且流通時間短,大多是要回收的。流通範圍僅限於一州一路。現在聖上要的交子是要完全取代金銀銅錢的交子,必須要能夠長期保存,至少保存期要在十年以上。不然如何在大宋全境推行,並且流通到境外?不僅要便於保存,還得防止民間偽造。民間各路各地都有自己發行的交子,東南海商就聯手發行一種會子。聖上不是和微臣說過,交子必須具備三種能力方能發行嗎?”王安石看著自己的成果讓皇帝如此驚訝,高興地解釋道。

聽王安石這麼一說,趙頊才想起。自己的確給了王安石這方麵的警示。一是交子必須獨一無二,民間沒有技術仿造。二是,交子必須能夠長久保存,不易破碎。三是交子必須能夠完全和金銀銅錢脫鉤,成為朝廷能夠擔保的有信譽的具備購買力的紙錢。趙頊一再強調,不得讓百姓把交子看成必須能夠兌換得到金銀銅錢的紙錢。朝廷必須要為交子的購買力擔保。

“先生大才,有沒有已經印刷好的交子?”趙頊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成果。

“印刷了六十億貫,在交子儲備房。”王安石指了指不遠處完全由石板和鋼鐵建造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