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華夏興衰(1 / 3)

“朕要出兵南征交趾!”趙頊的一句話便將上京崇政殿的人們都鎮住了。

看著王安禮震驚的模樣,趙頊解釋道:“唐失西域,陸上絲綢之路為吐蕃人所阻,後西夏崛起,陸上絲綢之路中斷已有兩百多年。絲綢之路是一條財富與強盛之路,漢唐開西域,華夏強盛。今陸上絲綢之路已斷,海上絲綢之路不能再斷,否則華夏必衰。一個不納稅的羈縻州,朕可以舍棄,但海上絲綢之路必須暢通無阻。”

“擬旨,讓政事堂籌備南征事宜,調郭奎任欽州邊防軍第八鎮指揮使,節製西南各軍鎮,兵壓交趾。內閣調肖一遠為海衛軍第八鎮指揮使,節製各鎮海衛軍水師,從海上出兵。分別給大理、真臘、占城去詔,令他們出兵交趾,交趾滅亡,朕願四分交趾。”趙頊一邊看著地圖,一邊說道。

“聖上,現在正值變法革新之際,大宋需要的是邊境安寧。現在國庫空虛,朝廷舉債運轉,若是還要打仗,哪裏來的錢呀?”王安禮勸阻道。

“不必再說了,邊境安寧是打出來的。蔡首輔,你認為呢?”趙頊製止了王安禮,詢問蔡京道 。

按政事堂、內閣的製度,軍國大事,皇帝在朝,決策權在皇帝與宰相手裏,如果蔡京同意,這件事就不必通過內閣次輔。趙頊任命蔡京為首輔,除了蔡京能幹之外,主要的還是蔡京能體察到趙頊的意思,隻會查漏補缺,不會反對。

“聖上,微臣讚同王次輔之言。大宋以變法強國為中心,切不可大動幹戈。”蔡京看了看王安禮那張緊張的臉,對趙頊拱手說道。

“嗯?”趙頊眉頭緊皺,瞪著蔡京。蔡京不以為然,絲毫不懼。

“你們的事情,朕都知道了。你們退下吧。此事待政事堂,內閣商討後再說。你們放心,事關百姓安危生計,朕不會與交趾善罷甘休的。”趙頊沉默了一會兒,走到五個商人麵前說道。

“草民叩謝聖上天恩。”五個商人連連叩頭,隨即退出殿外。

“你們也退下。朕要靜一靜,這件事情明天再說,開發流求之事不可懈怠,去忙吧!”趙頊心煩地揮了揮手。

“臣等告退。”蔡京、王安禮、李向安等人,也跟著退出了殿外。“官家心情明顯不好,待他想通以後再說。”

“謝蔡首輔仗義直言。”退出殿外後,王安禮向蔡京拱手說道。

“為國為民,效忠官家而已。不過,王次輔也得做好一個心理準備,聖上定然要出兵交趾,這個無法改變。如果太過忤逆聖上的意思,與變法大局並非好事。”蔡京拱手回答道。

“難道我們為了順應官家的意願,而置天下百姓於於不顧嗎?丈量田畝之後,雖然查出了大量隱田,田稅增加了三成。開放專賣後,商稅又增加了六成。但是,地主豪族大商人,轉移賦稅,提高地租物價,百姓如今都快淪為農奴工奴了。為了消除百姓怨念,政事堂拿出了新增加的賦稅,建立了全民低保補貼。如此,國庫稅收隻有六千萬貫,裁撤冗官冗兵後,支出有所減少,但每年給商盟的貸款利息就高達一千萬貫。朝廷負債已經有八千萬貫之多,什麼時候能還得清?如果再打仗,這朝廷就成了商人的朝廷了。”王安禮氣憤地說了一大堆。

雖然知道蔡京也是知道這些的,但是好像說出來,心裏要好受一點。

“王次輔慎言,最後一句話還是不要說出來。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要是給範次輔知道了,肯定要彈劾調查你的。不會因為你們是老朋友,就網開一麵。”蔡京聽到後麵一句話時,不由得四處張望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