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瓊山之行(1 / 3)

“依末將看,五路人馬齊備,交趾焉有不敗之理?既定戰略無須任何改動。”肖一遠回答道。

“哪裏還有五路人馬?”趙頊疑惑道。

“聖上,請看。大理的統兵大將是楊義貞,據末將所了解,大理國如今國勢猶如唐末,名門大族長期把持朝政。段氏、董氏、楊氏、高氏是大理四大名門,幾乎瓜分了大理。楊義貞與大理宰相高智升勢同水火,隻要是楊義貞統兵攻打交趾,大理絕無退兵的可能。這路人馬隻會不斷積攢實力,隻要我朝強兵攻打交趾,楊義貞必定大舉進兵。戰事越緊,他楊義貞才能用大義向高智升要兵要糧。”肖一遠陳述道。

“哦,肖卿家對大理如此了解,看來是花了不少心思。好。那麼,還有另外兩路呢?”趙頊讚賞道。

趙頊知道,在曆史上,楊義貞後來的確發動了叛亂,殺死了大理國王段廉義,自立為帝。而另一個權臣高智升平定楊義貞叛亂後,完全把持了朝政。大理段氏從此淪為高氏的傀儡,直到大理被蒙古所滅。

雖然趙頊知道曆史的發展,但是在具體分析上就沒有肖一遠想得那麼透徹。看來,趙頊不是當政治家的料,如果不是因為穿越為帝,最多隻能混一個將軍當當。

“第二路是真臘,真臘幅員遼闊,擁有的戰象就有二十萬頭,其國力再弱,也不可能被暹羅小國打得如此不堪。相必還有後招。如果末將預料不錯的話,他們在等,等暹羅不可一世,等大宋強兵攻打交趾。第三路,便是占城,占族人口雖少,但民風彪悍,不可能會向交趾屈服。隻要大宋兵鋒一到,占族人必定會反叛交趾。”肖一遠繼續分析道。

“這麼說,我們要快速進兵了?這可不太好,還沒有集訓呢。”趙頊好像是在問肖一遠,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語。

“聖上,末將的意思,是要等,至少再等三個月。等楊義貞積蓄足夠的力量,等不可一世的暹羅與交趾反目,等占族人在絕望中反擊,等交趾為了打仗,耗盡民力,囤積大量糧草之時。等七月,我軍天時地利人皆備的那一刻。剛開始做水賊的時候,我的嶽丈何大當家的經常告訴我水賊八字真諦:藏得越深,打得越狠。這個局麵下,我朝遠征軍就是要藏得深。”肖一遠打著禪機說道。

“不能等,要準備起來。三個月的集訓不能有一刻懈怠,在三個月內,必須派出大量探子,給朕摸清交趾人的每根毛。”趙頊雖然同意肖一遠的戰術,但不允許士兵懈怠下來。

“是。”眾人齊聲答道。

接下來的三個月,肖一遠與薛奕合力對遠征軍水師進行集訓,趙頊有時候也會過去看看。但大部分時候,趙頊都在訓練他的那五千火騎兵。當然,有時候也會帶著少數鐵臂衛巡視整個瓊州城。整個戰事的具體部署,他也不再過多幹涉,除了偶爾了解一下,又過起了以前的生活。

不過,趙頊也沒有懈怠,他詳細研究了交趾占城兩國的地形。希望到時候,最大地發揮火騎兵的戰力。曆史中的北宋,無論是狄青平定儂智高的叛亂,還是郭奎擊敗交趾的入侵,騎兵在戰役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瓊州聯防軍駐地,火騎兵大營,營寨門口。十幾名鐵臂衛攔住了仁多零丁和涅魯古,他們要求見趙頊,但卻拒絕鐵臂衛搜身,兩方發生了爭執。

“退下,任何人不經聖上特別同意,都要解下兵器,經過搜身後,才能麵見聖上,這是我們鐵臂衛的規矩。再不退下,格殺勿論。”少林弟子、鐵臂衛校尉青木大聲喝道。

“你是個什麼東西?”涅魯古氣憤地拔出了佩刀向青木砍去。身為北遼大將,他可不認為鐵臂衛真的敢殺他。

見涅魯古赤持刀砍來,青木雙目一瞪,青龍刀出鞘,一擊便嗑飛了涅魯古的佩刀,青龍刀鋒眼看就要削下涅魯古的頭顱。

突然,從營帳內飛出一支箭羽,撞擊在青龍刀之上,刀鋒偏斜,從涅魯古的門麵呼嘯而過。涅魯古嚇出一聲冷汗,宋朝什麼時候有如此勇武之人?

“青木校尉,不得無禮,你們退下。”卻是趙頊聽到李向安的稟告後,走出了營房。

“叩見熙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仁多零丁和涅魯古連忙跪伏見禮。

“兩位將軍快起,你們找朕有什麼事情嗎?”趙頊揮了揮手讓兩人站起說話。

“熙寧皇帝陛下,我們也是遠征軍的一員,為什麼不讓我們參加集訓?為什麼不準我們走出駐地?這分明是囚禁!”涅魯古以為剛才的那一箭是趙頊射的,加上剛才差點送命,涅魯古的語氣變得十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