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的東北向還有一個流球,商人們都把流求稱為小流求,天孫王國那裏才是真的流求。我們這裏很多造船用的木料就是從那裏購進的。”何東家急忙回答道。
趙頊在自己腦海中的世界地圖上尋覓了一會兒,才才發現,那個天孫王國便是後世被日本吞並的琉球王國。在趙頊繪製的世界地圖上,那裏也有一個琉球王國,但趙頊想當然地以為他以為的琉球王國就是肖一遠那個流求王國。想到這裏,趙頊便有疑問道:“為什麼台州被稱為小流求呢?天孫王國好像沒有多大?”
“聖上,這是一個誤會。在肖一遠沒有建立流求王國之前,因為被黑水溝所阻,加上這裏人口稀少,一片蠻荒,很少有商人來此。而去天孫王國則無須闖黑水溝,去的商人反而很多。在離天孫不遠的海麵,遠遠地看到天孫王國與台州,天孫王國的島嶼要大很多。沒有來過台州的商人便以為流求島很小,所以稱為小琉球。”何東家是海商,經常去天孫王國購買木料,這個問題倒是容易回答上來。
“要去他們那裏購買木料,這裏沒有嗎?流求島上有的是木料,為什麼要去他們那裏購買木料?造船都要些什麼木料?”趙頊又疑惑了。
“要說造船的木料就多了,自但常用的有杉木、鬆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櫧木、檜木等,各地又因地而異,盡量采用當地出產的木料為主,我們這裏用的最廣的就是鬆木、杉木、油桐木、樟木、楠木等,杉木筆直可以做桅杆,千年海底鬆,說的就是鬆木,鬆木耐腐,可以做船的主料,樟木不怕蟲蛀,可以做家具門窗等,重要一些的地方還可以用楠木,不過這個楠木價錢比較貴重,都是按商戶訂貨來定,還有就是要備足麻繩做帆索,桐油、石灰撚縫,石料做壓倉,再有就是要一些鐵製作鐵釘等物,有了這些之後便可以造船了!現在作坊多了,帆索、船釘等物都是向其它作坊采購,比起自己製作要便宜很多。”何東家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詳細解釋道。
好在官家問的問題都知道,何東家倒也不擔心什麼。萬一不知道,官家那裏好說,鄭知縣估計不會再讓他辦船坊了。
“嗯。把天孫國的商人叫過來。”趙頊吩咐道。
兩名打扮和宋人幾乎一模一樣的天孫國商人走到了趙頊跟前,確定這便是大宋的官家,也跪伏在地像何東家他們一般高呼萬歲。
“商人還真是知道變通。還是商人會辦事。”趙頊想到大宋士大夫與商人的明爭暗鬥,心裏暗道。
“天孫王國,人口多少?兵力如何?”趙頊隨口問道。
“人口有二十萬的樣子,大王的軍隊有三千多人。”天孫商人不知道大宋官家是什麼意思,隻好如實回答道。
“生計如何?”趙頊繼續淡然地問道。
“各司是狩獵為生。王城百姓大部分種植小麥和水稻。現在主要是伐木以及捕魚。我等奉我王之命,前來購置海船,以便能夠遠洋捕魚。”天孫商人還是不清楚大宋官家問他們這麼多做什麼。
“你們漢語說得挺好的,是漢人嗎?”趙頊繼續問道。就在這時,日本國的幾個商人,跑了過來,同樣跪伏在地,高呼萬歲之後,便說得:“我們是日本國東皇帝陛下的使者,沒有想到能在這裏一睹西皇帝陛下天顏。這是我皇國書。”
打開國書,國書用的是漢字,趙頊便瀏覽起來,看完之後,趙頊笑問道:“看來朕要去一趟日本了。”
“不敢。我皇懇請西皇帝陛下能夠勒令大宋商人隻與我皇進行兵器戰甲的交易。”日本商人叩頭說道。
原來,大宋海商去日本貿易,大部分從密州出發,然後到達日本的西海道下關城,而不是直接去日本的平安京進行貿易。
自所有的專賣開放後,海商們對日本出售的主要貨物有五大類:鹽、茶、銅錢、武器、書籍。原來主要出口的絲綢、瓷器,雖然仍是大宗貨,但相比之下,要少了很多。
鹽排在了第一大宗,大宋的食鹽品質高價格低,不僅僅是日本,西夏、北遼、高麗對大宋的食鹽需求量也非常高。西夏本來有大量的鹽礦,一直是對大宋百姓走私食鹽。鹽禁一開,反而是大宋對他們大量出售食鹽了。加上大宋本國百姓也多儲備食鹽,食鹽的需求量大增。
山西鹽商行首王真,出巨資從天工學府購買到新的曬鹽技術,便在上京等沿海城池,沿海修築鹽池,大量生產食鹽,台州東岸也有一家他的鹽場。大量生產出售食鹽,一下子使得鹽價大跌,他便儲備食鹽大量對外出售,不再在大宋出售。由此被扣上了囤積的帽子。
官府把的鹽場收回轉售給地主官僚家族出身的商人,並從天工學府取得了曬鹽法。天工學府因為從王真那裏得到了兩成的分紅,本來不願意給官府,但是迫於官府壓力,還是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