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話說日本(1 / 3)

曾公亮,雖然是南方人,但是身材高大,酷似北方人。後來也舉家遷到了汴京,以北方人自居,是士大夫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沒有想到,韓琦、富弼死了以後,司馬光把他請出來了。曾公亮集政治家、軍事家、軍火專家、思想家、詩人於一身的大家,而且是三朝元老,資格比韓琦、富弼還要老。《武經總要》一書,更是讓他名聲大噪。他也是趙頊的第一任宰相,後來臥病,趙頊便讓他致仕了。

“聖上,政事堂似乎與國本櫃枋、商盟櫃枋達成了某種協議,才會在平定西南夷戰事中如此齊心協力的。暗影衛傳來的消息說,王相公、司馬相公等人常常聚在文明學府,秘密商議什麼。小道消息說,遷都到上京之後,可能要進行大選。”劉奇看到趙頊嚴肅的表情,連忙稟告道。

“大選?”趙頊剛剛喝進嘴裏的茶全都噴出來了,心理暗道:“這又不是後世的美國,還大選?我這個皇帝還沒同意呢?難不成,王安石要提前啟用四大學府的選舉製度,將自己撇到一邊去?”

“除了大選,因為大宋缺少銅鐵,而大理、北遼、西夏、交趾又對銅鐵的出口把持得緊。遷都之後,政事堂會派蘇大學士出訪日本。估計會仿照其它各國簽訂貿易協定。”劉奇見趙頊的囧態,急忙轉移話題說道。

“蘇軾要出訪日本?這下整個日本都要瘋了!”趙頊笑嗬嗬地說道。

有一位史學家曾經說過,十一世紀,整個亞洲都是蘇軾的世紀。特別是東亞各國,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是蘇軾的鐵杆粉絲。各國還專門派了使者蹲在汴京,隻要蘇軾有新作,立馬就會被他們傳回國內。高麗和日本的瘋狂程度更是讓人歎為觀止,這種瘋狂直到後世,他們仍在蘇軾生辰之日,祭祀蘇軾。

“是呀。日本這次帶來了價值上億貫的禮單,整整五十萬斤的硫磺,五十萬斤銅,五十萬斤白銀,還有十升東珠,其它財貨更是不計其數。上京、明州、密州的海商都快瘋了,瘋瘋癲癲地趕去日本,然後替日本把這些禮物運過來。政事堂不得不讓蘇軾代表禮部到上京去迎接日本送禮的使者。”劉奇毫不誇張地說道。

“什麼?上億貫?也算不得什麼,或許這些東西在日本根本值不了幾個錢。”趙頊先是驚訝,轉而便想通了。

大宋的商人一般是上半年跑一趟日本高麗,下半年再跑南洋各國。一年跑一趟,加上不大的運輸量,同樣的商品在兩國的差價是非常大的。大宋一年的稅收都達不到一億貫,日本能送一億貫的禮單,難道日本比大宋還富有?這個時代,商業上的交往,根本無法像後世一樣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生計。後世的商業法則在這個時代,是不適用的。

“聖上此言差矣,自天工學府設立海事學院之後,沈大學士一連有三項大發明:經緯航海圖,導航羅盤,牽星六分儀。這三項發明可謂是船長的至寶。先後有六十個大商人購買了這三項發明的製作銷售權,在明州、上京、泉州都開設了一百多家作坊進行生產。不要說作坊的分紅,光是出售這三項發明的製作權,天工學府就得到了一千多萬貫。有了這三項發明,從此,大海任憑海商往來。為了運輸日本的禮單,海商們前後往返三趟。”劉奇接著說道。

劉奇的意思,趙頊是明白的。從此以後,日本與大宋的貨物再無巨額的差價。日本這次為了與大宋締結貿易協定,為了能使蘇軾出使一趟日本,可以說是花了血本了。趙頊第一次,開始喜歡起日本來了,甚至覺得這是個可愛的國家。

事實上,在曆史上的宋朝時,隻有日本與宋朝的的關係可以用親密無間來形容。元朝攻打南宋,日本一直是支援南宋的,源源不斷的貨物從日本運到南宋,用於抵抗元朝的大一統。南宋滅亡後,因為這個理由,忽必烈發兵兩征日本。

說到那三大發明,趙頊是知道的。經緯航海圖,是這個時代阿拉伯人的發明,具體時間,趙頊卻是記不起來了。因為這項發明,阿拉伯人稱霸著整個印度洋。後來被威尼斯的人學去了,通過意大利人的手,轉到了西班牙。沒有想到,沈括竟然能把繪製世界地圖的經緯線,用到航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