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律洪基看來,遼國不僅僅是華夏子邦,而是華夏正統,是母邦,與宋朝並立。大理、西夏、交趾是華夏子邦,至於高麗、日本、占城、三佛齊都是海外蠻夷。
不過,除了他自己這麼認為,其它各國都不這想。因為隻有占據中原的政權才是正統政權,才是母邦。
白河天皇甚至不認為遼國是華夏子邦,隻是一群蠻夷土著而已。在白河天皇看來,高麗、大理、交趾、西夏,還有他們日本才是華夏子邦。遼國、占城、三佛齊都是蠻夷土著。
在曆史上,南宋丟掉了中原,在金國看來,宋朝已經淪為了華夏的一個子邦。金國才是華夏正統王朝,金國人也自稱中國人。
蒙古人取代女真人建立元朝後,也自稱中國人。而在日本看來,華夏母邦已經被蠻夷所滅,日本不僅是唯一的華夏子邦,而且已經成為唯一的華夏之國。自此,日本以華夏正統自居。
從元朝開始,直到清朝,日本都一直在為收複華夏故土而努力著。日本開始攻打清朝,打出的旗號就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個旗號後來被孫中山沿用,而孫中山一派的複國組織興中會、同盟會就在日本的東京,得到日本朝野的支持。
隻是隨著華夏文明的衰弱,西方文明的入侵。華夏文明的大一統意識被西方文明的民族主義意識所代替。日本民族主義泛濫,還擁有華夏文明意識的文人被暗殺,軍人開始執掌日本,日本人打出了大東亞共榮的旗幟,發動了對中國的殖民戰爭。
這次華夏會盟,宋朝一改以往的政策,利用宋朝的文化影響了,大力輸出漢文化,對於鞏固華夏文明意識無疑非常重要。隨著會盟結束,中華帝國建立,逐鹿中原爭霸天下的內鬥模式被改變,在統一的中華帝國的旗幟下,各國平等共存,對外擴張的模式啟動。
現在,中華帝國各成員國之間還缺少了解,畢竟中華帝國才剛剛建立,帝國還隻是一紙盟約而已,意識形態還沒有統一起來,這需要時間。
趙頊已經在考慮是不是仿照後世弄個奧運會,通過這種手段,加強各國的聯係。遼國、高麗的漢語是幽州話,西夏的漢語是陝西話,大理的漢語是四川話,交趾、日本、三佛齊的漢語是閩南話。大宋的漢語是開封話,占城國則大部分百姓根本不懂漢語。
漢語與漢字已經被確定為中華帝國官話了,因為中華帝國首都定在了幽州,所以官話不再是開封話了。幽州話,也就是後世的北京話成了官話,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雖然很不利,但是趙頊還是同意了。
不過,遼國缺少語言學家,要像蘇軾那般編撰詞典,確立漢字注音,顯然很困難。蘇軾好不容易完成的任務,現在又得重新做了。以現在蘇軾的名望,派往教廷,重新完成這件事情,自然是最好的人選。隻是,蘇軾現在是大宋的禮部尚書,政事堂參讚,他沒有同意去教廷任職。最後派往教廷的是佛印,也就是和蘇軾一起完成《子詹大詞典》的那個和尚。
正在趙頊考慮如何通過語言、文字、運動等形式,加強中華帝國各成員國的聯係的時候,石寶與藤原十三郎已經開始打鬥起來。
無論是石寶,還是藤原十三郎,速度都非常快,擂台上幾乎看不到人影。這樣的比鬥,在後世幾乎是不可能的。原因耶律洪基說了,這樣的武術,在軍隊麵前就是一盤菜。隨著科技的進步,武器越來越先進,軍隊戰力越來越強,這樣的個人武藝也就越來越衰弱了。到了後世,也就成了傳說。
趙頊等人都拿著望遠鏡,目不轉睛地看著,都很緊張。到底誰能獲勝呢?高手比鬥,一招完成。擂台上,石寶已經躺在地上,藤原十三郎又贏了。趙頊境界太低,沒有看出怎麼分出勝負的。然而趙頊身邊的青木看了出來,在趙頊耳邊輕聲說道:“日本武士是個忍者。除了唐手道的功夫之外,還用到了隱身術。一招十二式,從天而降的那一式,擊敗了石指揮使。”
“擊敗?石寶沒死?”趙頊興奮地問道。
“還沒有死,隻是被鎮昏了而已。”青木回應道。
石寶被抬下了擂台,抬到了趙頊跟前。青木在石寶身上點了幾下,石寶從昏迷中醒了過來,不服地說道:“要不是師傅沒有傳我瞳術,不然就不會落敗了。”
“好了,沒死就算不錯了。下去休息吧!”趙頊安撫道。
白河天皇見藤原十三郎連贏兩場,一臉的喜悅,高興地大聲說道:“這才是正宗的唐手道。”
“白河天皇,還能戰否?”遼宋夏三國並立,遼宋都上了,西夏自然也不甘落後。
“當然能,不過耍了兩招而已。”白河天皇高興得不行,似乎不取勝,就不能讓各國承認日本是華夏子邦一樣。
白河天皇不滿其它北遼和西夏把日本視為海外蠻夷,如果能用唐手道挫敗各國,那麼誰還能能懷疑日本的身份?
“好。張堂主。你去會會吧。”李秉常對身邊的一個親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