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全麵反攻(1 / 2)

肖一遠按照趙頊的吩咐,將爪哇國王並其文武大臣、各部酋長,押送天京,交給帝國教皇處置。爪哇二十萬大軍,除了戰死的六萬水師,其餘十四萬人交給三佛齊,由三佛齊處置。三佛齊把這十四萬人全部送到三佛齊各個莊園去當農奴。

爪哇國的一些技術的工匠,則被肖一遠挑了出來,組建工兵團,作為征戰印度地區的兵奴。爪哇國的國庫沒入大宋,糧草與三佛齊平分,作為中華帝國大軍共有的軍糧。人口歸三佛齊,財貨歸大宋,這是早已經商量好的。

中華帝國建立後,各國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宋給予的巨大好處,而大宋也得到了周邊無戰事和盟友這兩個巨大的好處。如果由大宋管理爪哇國,按大宋的郡縣製,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如果僅僅是臣服納貢,那又極可能反叛。這樣的小國交由三佛齊吞並,是最合適不過的,三佛齊與爪哇都是施行分封采邑製度。

爪哇戰役結束之後,渤泥國派出特使,到淩牙遞上了降表。按照會盟時的盟約,渤泥國並入三佛齊,成為三佛齊下屬國之一。渤泥國投降後,三佛齊接管了渤泥國所有的軍隊,並征召了渤泥兵,以此削弱渤泥國的實力。同時,下令拆除所有的天方教禮拜堂,改建佛家寺廟。

渤泥國,也就是後世的馬來西亞。這個時候,全國人口不足百萬,依賴海上香料貿易生存。爪哇國的滅亡,讓渤泥國國王看到了被滅亡的悲慘命運。不得已之下,隻能投降。不過還好,他沒有被押送天京,也沒有被趕下王位。渤泥國按照三佛齊的采邑製度,成為了三佛齊的屬國,內政自治,隻是每年定時給三佛齊上供,並聽候三佛齊的軍事調令。

作為對大宋的回報,三佛齊與渤泥都表示嚴厲打擊香料群島的水賊,保證從淩牙到金州海路的暢通。中華帝國九大加盟國都在大宋的支持性的外交下團結在了一起。其實,對趙頊來說,通過軍事力量來統治各國,繼而實現華夏大一統時機還沒到。大一統的前奏是文化的的相互交融,是民族大融合,是經濟上的互通有無。在中華帝國這個聯盟帝國的作用下,經濟、文化,民族融合,都會加快,這比直接的軍事征服要有效得多。

隨著趙頊的到來,隨著已經加工好的食品到達淩牙。遠征軍士氣大振,隨即對朱羅國展開了反攻。雖然迦托訶地區有三個屬國被朱羅國奪取,但是隨著爪哇國滅、渤泥國投降,爪哇國和渤泥國除了本身成了三佛齊的屬國之後,他們的屬國也直接成了三佛齊的屬國,三佛齊下屬國一共從十五個增加到二十三個。

由而,一直瀕臨亡國的三佛齊在大宋的支持下,國力再次振作起來。曆史由此重演,三佛齊彙集二十萬大軍,萬艘獨木舟戰船,與大宋四十萬大軍彙集在淩牙州。

軍機內閣隨即下達了反攻的軍令。二十萬三佛齊水師與十萬大宋水師會師西進,朱羅國水師隻有二十萬,所以從兵力上講,中華帝國要占優勢得多。本來,蒲甘答應了朱羅國,引兵參戰,抵抗中華帝國的擴張,然而,段廉義帶去了大宋三萬大軍,很快便整合了國力,引兵二十萬南進攻打蒲甘,大有一舉滅亡蒲甘之勢。

見中華帝國大軍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比朱羅國的水師要強大得多,朱羅國水師隨即退往裸人國(安達曼群島),希望能借地利優勢抵禦帝國大軍的進攻。裸人國是朱羅國的屬國之一,島上囤積了大量的糧草,有了這些糧草的支持,朱羅國水師便能以逸待勞,在茫茫的細蘭海與帝國水師長期對峙。

帝國水師的補給線被拉長,如果從淩牙州或者占卑城補給,顯然不行。不過,朱羅國忽視帝國西征印度的決心,忽視大宋強大的國力,忽視了大宋先進的開荒技術。隨著朱羅國水師被趕出了淩牙海峽,在三佛齊百姓與大宋海商的支持下,大量的人員和物資便一路順著淩牙海峽西運,僅僅十天便在三佛齊的西北角的蠻荒地帶伐盡了了熱帶密林,築起了一座城池,開辟了一個大型港口,作為水師的補給點。

裸人國(安達曼群島)是一個狹長的島嶼,這條島嶼幾乎封鎖了淩牙海峽。隻要攻占這個群島,帝國水師才能兵臨細蘭島,兵臨朱羅國。然而,群島的地形讓大宋水師無法發揮戰力,憑借這個群島,朱羅國水師連續三次擊敗了帝國水師。細蘭海戰變成了拉鋸戰。

這個情況快速上報給了軍機內閣,內閣經過商討,發現真正製約著帝國水師的是迦托訶西海岸的一支兩萬人的朱羅國水師。迦托訶地區的兩萬水師與裸人國群島的十萬水師成犄角之勢。無論是帝國水師攻那一部分都會遭到背後襲擊,而帝國水師一旦分兵,作為進攻的一方,兵力就顯得不足了。況且,進攻迦托訶西海岸的水師除了會遭到背後襲擊外,還失去了後方的補給,很容易被掐斷海路。

“撤軍。”三十萬帝國水師的統帥肖一遠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