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佛返印度(1 / 2)

公元一零七三年,黃元三七九零年,熙寧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六月,大宋成立軍機內閣,起兵南下。現在已經是快十一月了,曾豪言半年結束這場戰事的趙頊不由得著急了。

大宋的糧食問題基本上得到了緩和,一連兩次大豐收,讓大宋的糧倉開始充盈起來。發生在北遼析津府的蝗災,由於遼宋兩國,還有教廷,三方的努力,蝗災一有苗頭便得到了遏製。加上耶律洪基大規模移民混同江(鬆花江),那裏的黑土地不知道有多麼肥沃,有了大宋派出的農業專家指點,北遼也取得了巨大的豐收。

耶律洪基大為歡喜之下,北遼豐收後,大量的糧食從渤海灣走海路大量出口到大宋,第一批前往北遼投資興建農場牧場的商人地主由此大賺了一筆。這個大賺,讓其它商人大為眼紅,便紛紛招募大宋百姓,組成開荒隊,前往遼東開礦。耶律洪基也大為高興,給了大宋商人很多便利。北遼遼東女真室韋等部落全部被打散,被耶律洪基出售給了大宋開荒商人當農奴。

無疑,東海海運的興起,不僅讓北遼整個東海岸處於大宋水師的威脅之下,同時也拉近了北遼與大宋的距離,方便了兩國的互通有無。

日本方麵,在蘇軾的協調下,日本從大宋購買了大量的漁船,組建了近三萬人規模的北海漁場捕撈船隊。一船船的海魚,穿過茫茫的大東海,運到上京出售。這是雙贏的,日本得到了大宋先進的打漁技術,還有海船,而大宋的海船製造作坊也得到了大量的訂單,大宋的造船業火爆起來。源源不斷的海魚輸入大宋,不僅僅改變了上京百姓的飲食結構,也緩解了大宋的糧荒問題。

大宋糧價稍微平穩了一點,秋收結束之後,政事堂就接連啟動了好幾個水利項目,開始大興土木了。隋朝時,一條大運河便讓隋朝亡國,而此時,大宋政事堂啟動的水利項目幾乎是隋朝大運河工程量的十倍。

隋唐大運河,有遼宋兩國,還有教廷三方的協調,改建為京杭大運河,也就是從天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各地的主要河流都在進行河道改造,加固加高堤壩。特別是長江,為了將以未來的帝都南京為中心的周邊打造為大宋的經濟中心,百萬民工齊動手,將長江堤壩加高,在長江兩岸修建圩田。

一場大宋的天下大治計劃,幾乎變成了中華帝國的天下大治計劃,中華帝國各加盟國都在國內進行改革,發展生產。其中取得成就比較大的就是北遼、日本以及大宋三國。高麗見周邊三國取得了這麼大的發展成就,開始著急起來,特別是北遼在高麗邊境大量移民設置州縣,吸引了不少高麗族人前去務農。為此高麗國王的使者天天膩在天京教廷,膩在大宋上京,申請發展款項。

大宋以及中華帝國的平穩發展,讓趙頊格外放心。蘇軾訪問日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在短短半年時間,便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幾乎變成了一個小宋。日本儲藏了魏晉隋唐的許多書籍,這次也被蘇軾帶回了大宋。日本文化融合了中國幾朝幾代文化的精髓,隨著隋唐文化返回大宋,日本的許多本土文化也被帶進了大宋。宋日兩國,從政治經濟文化,再到人口大規模的流通,現在很難分清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區別了。

十萬戶大宋百姓移民日本,日本百萬百姓移民大宋,宋裔日本人占了日本人口的七成,而日裔宋人在大宋也達到了兩百萬的規模。如果這樣的發展勢頭再持續幾年,宋日兩國真的是不分彼此了。蘇軾訪問日本所帶來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淩牙州,州衙門。

趙頊批閱著政事堂、軍機內閣、還有各地暗影衛送來的奏本。趙頊沒有過多幹涉軍機內閣的運轉,讓軍機內閣眾大臣格外放心。

孫尚芳端上剛剛煮好的茶,遞給趙頊,趙頊輕輕地抿了一口,說道:“愛妃不要太操勞了,凡是不用親力親為,交給李向安就行了。”

“臣妾明白。”孫尚芳一邊說著,一邊給趙頊捏起了肩膀。“聖上要親自領兵攻打朱羅國嗎?”

“是呀,不去看看,朕不放心。你安心待在淩牙,最多三個月,朕便會回來的。”趙頊安慰道。

孫尚芳在淩牙前流過一次產,雖然調理過後,並無大礙,但是卻讓她格外憂鬱起來。也是,趙頊的幾個老婆都有孩子了,就她還沒有給趙頊生養,她也著急。特別是趙頊以她身子虛,沒有再和她同房。趙頊沒有過多幹涉軍機內閣,主要是沒有那個精力,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和孫尚芳談情說愛去了。幾個老婆,唯一能讓趙頊得到愛情甜蜜的便是孫尚芳了。

很多時候,家庭事業兩難全,趙頊為了事業,沒有時間給兩宮盡孝,沒有時間花在後宮。然而,到了孫尚芳這裏,隨著大宋進入快速發展的正規,趙頊也墮落了,更加迷戀溫柔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