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舊地區大中專招生報名點設在區高中。

唐燕是柳樹營公社初中設立後的第一屆畢業生,畢業那年,高中招生不實行考試,“初中推薦,大隊保送,高中複審”。“大隊保送”和“高中複審”都是虛的,隻有“初中推薦”是實的,初中兩年,唐燕一直是老師寵愛的好學生。那屆畢業生有三個班,不多不少一百五十名學生,被保送到大舊中學讀高中的隻有三十人。那時候,大舊地區管轄柳樹營、大舊、孔窪三個公社。柳樹營公社人口最少,畢業生也最少,分到的升學名額自然比其他兩個公社少。柳樹營公社下轄十五個大隊,唐燕是解放以來柳樹營第一生產大隊第一個上了高中的女生。

唐燕在這個校園裏度過了兩個寒署,多少次進出學校大門,心情從來也沒有像這一次不平靜。

唐燕騎著自行車進入母校,把自行車放在存車棚,找到了門口掛著“高校招生報名處”牌子的那間屋子。門是開著的,唐燕直接走了進去,裏麵擺了三張桌子,每張桌子後麵有一名工作人員,都是臨時從大舊中學抽調的老師。這三個老師唐燕都認識,其中那個姓陳的老師還給她上過課。唐燕很有禮貌地跟三個老師打過招呼,說我來報名。陳老師把報名登記薄往前推了推,問唐燕帶筆沒有,唐燕說帶了。唐燕看了看報名登記表上那些人的名字,大都認識,多一半是她的高中同學。她還在登記表上見到了她初中老師劉誌文。他今年有二十八歲了吧?都成了家了,還要考大學。唐燕對劉誌文心生敬佩,又隱約有一點擔心:劉誌文可是能人,語文教得好,文章寫得好,如果報名的人中這樣的人多了,誰能競爭過他們?唐燕接著往下看,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趙小玲。初中兩年,兩人同桌,高中時雖不同桌,卻是一個班,趙小玲表麵上跟她會親姐倆似的,暗地裏跟她較勁,生怕她混得比她好。這一次,看看誰能走出柳樹營?唐燕還想往回翻,看看她的熟人中還有誰報了名,陳老師提醒她:“把自己的情況填好就行,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我跟你說,就你的實力,一定行。”受到老師的鼓勵,唐燕信心陡增,拿出筆,在報名登記表上寫下了姓名、年齡、成分、學曆、政治麵貌。最讓她自豪的,是政治麵貌這一欄填寫的內容,一張登記表上有十幾個人,每個人都在這一欄裏寫兩個字,要麼是“團員”,要麼是“群眾”,就連她崇拜的劉誌文老師,政治麵貌竟然是“群眾”,而她在那一欄裏填的是“黨員”!這一年唐燕21歲,已經是有一年黨齡的黨員了,別說是在柳樹營公社,就是在大舊地區,在燕柏縣,這麼年輕的黨員能找出幾個?

唐燕填好表,把登記薄挪到老師跟前:“老師,你看看,這麼填中不中?”

老師瀏了一眼唐燕填寫的內容,說:“沒問題。回家安心複習,我等著聽你的好消息。”

唐燕回轉身,走到報名處屋門口,與一個男人撞了個正著,她剛想提醒對方走路看著點,待看清了對方是誰,卻什麼也沒說,繞過對方,走出了屋子。出了屋子的唐燕覺得什麼地方有點不對勁,心說,他怎麼也來報名呢?於是,就沒有急著離去,而是站在屋門一側,傾聽屋子裏幾個人的對話。剛才進去的那人叫常有良,跟她是同一個村的,也是她小學、初中同學。讓唐燕迷惑的是,常有良隻上到初中畢業,手中隻有一張初中畢業文憑,他怎麼也來報考大學?不僅她有這樣的疑問,屋子裏的幾位老師也有這樣的疑問。唐燕聽到陳老師對常有良說:“中專報名處在前院,這裏是大專報名處。”隻聽常有良說:“我沒走錯,我就是要考大學,不考中專。”陳老師說:“報考大學得有高中畢業文憑,可你隻是初中畢業呀。”常有良說:“招生簡章我看了,那上麵有一條,同等學曆者也可以報名。”陳老師說:“我不是反對你報考大學,我是提醒你,別大學考不上,中專也耽誤了,天底下可沒有賣後悔藥的。”常有良說:“這個,我已經想好了,我不後悔。”接下來就沒有了對話,估計常有良是在填表。想到自己的名字與常有良的名字緊挨著,唐燕心裏頭有點別扭。可這也沒有辦法挽回了,唐燕剛想離開,常有良從屋子裏出來了,常有良瞥了她一眼,沒有理她,朝著校門口走去。這個時候,唐燕又聽到了屋子裏幾位老師的議論,陳老師說:“這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好心好意提醒他,他還不高興。”另一個老師問陳老師:“這個人的水平比起唐燕來如何?”唐燕很關注陳老師怎麼看這個問題,細聽,陳老師的回答很讓唐燕欣慰:“那絕對不是一個層次,十個常有良也比不上一個唐燕。”唐燕這才放心地離開了報名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