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曆史上第一本翻譯成中文的佛經《四十二章經》上的記載,佛祖在成道後曾問過弟子們一個問題:生命過程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說是時光。佛祖搖了搖頭。有人回答說是生存。佛祖又搖了搖頭。最終有人回答說生命過程的本質就是呼吸之間。佛祖肯定了他的答案。
中國台灣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台北“故宮博物院”,11時23分,與主體建築通過長廊天橋相連的陽明山藏寶洞內。
槍傷造成大腦迅速失血引發的幻覺,讓台北‘故宮博物院’高級研究員周亮工的思緒宛如一塊浸透了各種光怪陸離色彩的海綿,過往人生的殘影交織著由潛意識中噴薄而出的欲念,讓他既恐懼又放鬆,幾乎就要沉淪在這一片濁濕的混亂彌留幻境之中。幸好他及時地想到了佛祖在《四十二章經》上的教誨,才最終得以借助調整呼吸的頻率,再次掌握了對於自己身體和意識的基本控製。
頭下腳上,貼著牆艱難地做出一個倒立的姿勢,年高德勳的資深中國書畫研究員周亮工逼不得已隻能用這種姿勢來讓血液盡快流到大腦內。顛倒的世界中,充滿殺機的黑色人影,伴隨著便鞋鞋底敲打在地麵的回聲,越來越近。
黑色人影緊握手槍,如果周亮工不能做出任何有效的防衛舉動,在黑色人形走入手槍有效射程後,死亡便會在扳機扣下的瞬間毫無懸念地降臨。以腳為手,周亮工勉強踢下了一幅離他腳邊最近的中國畫——北宋畫家文同的《墨竹圖》。如今膾炙人口的成語“胸有成竹”,便源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看到這幅畫後,對於作者的高超畫功而發出的由衷讚歎。藏在畫軸後的機關在畫落下的瞬間被啟動,一扇鐵柵欄轟然落下,在隔絕了黑色人影和周亮工的同時,也封住了進出藏室的入口。在遠處警報聲響起的那一刻,周亮工也如同一座再也經受不住時光折磨的廢墟般傾頹倒地。腹部傳來的劇烈疼痛讓周亮工在地上躺了片刻。“我還能活多久?”周亮工喘著粗氣,掙紮著坐起來,望向自己白色榨蠶絲“卍”字紋罩衣上的槍眼。槍眼在胸骨下方幾英寸的地方,四周都是血,腹部已經開始積水,這說明已有部分子彈的碎片割裂了他體內的血管。
作為一名出身新一軍的遠征軍老兵,周亮工以前在緬甸戰役中目睹過這種殘酷的被延緩的死亡。他應該還能活15—20分鍾,胃酸正滲入他的胸腔,然後他將死於內部中毒。
手電筒的光柱在藏寶洞中出現。鐵柵外,剛剛用手槍向周亮工連開數槍的盜寶者,此時正好走到一排足有一人高的巨大保險櫃前。盜寶者從身上掏出一個橢圓形金屬盒,從裏麵取出一隻直徑約有2—2.3厘米球形物體。一些黏稠的液體不斷地從盜寶者手中極富彈性的球狀物體上流下,周亮工發現盜寶者手中的球形物體是一隻人類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