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新芽(1 / 2)

天庭最終對地根靈君和地脈聖君的處理結果,無非就是玉帝與老君在他們麵前上演的一場戲而已,而對於兩位老仙受到的處罰,玉帝與老君相互之間早就已經心照不宣了。

因為地根靈君和地脈聖君的仙齡久遠,輩份極高,所以就連太上老君也不好直接施法進行壓製。最後還是玉帝親自施展法術,將兩位老仙的肉化為石身,又從天宮向凡界降下一座二仙觀,將兩位老仙的石身置於觀中。

地根靈君與地脈聖君雖然仙體還在,仙術尚存,但是卻被玉帝封印在石像身中,隻怕要曆經千百劫之後,才可以脫身重返仙界了。

對於這樣的處理結果,太上老君與托塔天王李靖並沒有異議,因為他們的心裏都十分清楚,私自闖下如此的大禍,如果不是地根靈君與地脈聖的輩份太高,隻怕他們連性命都保不住,而玉帝如此的處理,已經算是給二位老仙留出天大的情麵了。

這也是玉帝首次在天庭之中展露神通法力,對於他來說,這一切的變化隻存在於彈指之間。

等到兩位古仙的事已經塵埃落定,太上老君又開口道:“玉帝,若不是二位老仙偶然動了私欲,天庭也很難發現在凡界中的飛猴秦漢,而關於那隻靈猴的去向,不知陛下可有什麼安排。”

玉皇大帝嗬嗬一笑道:“道祖,那飛猴秦漢的前生雖然不凡,但是卻也隻可瞞得住旁人,卻逃不過你的眼睛,想必他究竟是何來曆,道祖你早已知曉。數年前從凡界深海之中衝天而起的那道金光,便是如今的飛猴秦漢,而關於那道金光又是從何而起,道祖你要比所有人都更清楚,朕也不必再多作說明。關於飛猴秦漢的今生,朕並沒有做過任何的安排,不知老君你又有何建議呢?”

太上老君道:“玉帝,此飛猴秦漢雖然出身卑微,但是我卻觀他靈性不凡,造化不淺,想必修成仙體也是指日可待之事。既然他注定要通靈三界,倒不如早早助他成就仙體,封他仙位。如果他在凡界胡亂養成了惡習,隻怕日後收服又要勞師動眾了。”

玉帝笑道:“道祖果然宅心仁厚,不過對於秦漢封仙一事,還不可操之過急。當年的齊天大聖大鬧天宮之時,盡管說是天宮自身的劫數所至,但是朕與你的心中都清楚,天庭之中有多少仙人都未曾親自施展仙術與他爭鬥,原因就是不想因為一隻猴子,傷了佛道兩家的和氣。而你堂堂的道教鼻祖,如果真的想收服齊天大聖,根本無需十萬天兵跟隨,隻你一人便可手到擒來,不過你也隻是在那孫悟空與二郎真君苦鬥之時,以金剛鐲小擊一下而已。所以這一次天庭之中並不再害怕秦漢的攪鬧,這一點老君你應該最為清楚。”

太上老君心中暗道:“玉帝所言當真不假,如果當年不是迫於孫悟空恩師須菩提祖師的情麵,自己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大鬧了天庭,而最後自己明明知道八卦神爐中無法將仙猴燒盡,可還是要將他用仙火淬煉了七七四十九天,這樣做無非就是想再送孫悟空一樣本事,也好在他日後的成佛路上派上些用場罷了。而從孫悟空身上脫體而出的金毛秦漢,如果真的修成了與當年齊天大聖一般的本事,那就盡管讓他前來天庭攪鬧,到時也好讓三界之內皆知,天宮之中可敵飛猴的戰仙其實並不在少數。”

雖然太上老君道術精湛,不過在玉帝的麵前,還是藏不住什麼心念。當思緒在老君的頭腦中一閃而過,玉帝便已清清楚楚。這可不是玉帝經過苦修得到的本領,玉皇大帝的法術就如同他的帝位一樣,無邊無極無界,難知難測。

玉帝笑著對老君道:“道祖,那飛猴秦漢性情頑劣,與當年以齊天大聖自居的悟空並沒有本質的分別,如果現在就將他封仙封神,到時也會一樣難以約束。他若不在凡界經曆些磨難,便難以收心。既然遠在西天的鬥戰勝佛都已經允許他自生自滅,那我們仙界眾仙也應該如此一般的效仿。如果他真有仙命,就必然會修成仙道,到那時再封他仙位也不為遲晚,而現在還是留他在凡界之中,任其獨自曆練吧。”

這雖然是玉帝與老君之間普通的對話,但是從他口中說出來的每個字,都猶如聖旨一般,一是沒有再更改的道理,二是也沒有人敢去違背。(西遊原文中關於孫悟空大鬧天宮一事,一直有佛道相爭一說,這一部分也是西去之前的主要矛盾體和背後衝突懸念的引申,所以鬥戰勝王書中從二仙回答玉帝的話開始,一直在此為止,算是唱山歌對於原文中觀點的一個小闡述,也是鬥戰勝王思想體係的核心部分,盡管連篇的對話難免有些枯燥,但是還是有必要加以說明。唱山歌已經盡可能的將大量的觀點文字壓縮,望廣大書友共鳴。)

關於在天界之中為了秦漢發生的爭論,秦漢本人對這一切都並不知曉,因為現在的他,完全恢複了一隻快樂猴子的模樣,正在古風塔群之中把玩著自己身後的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