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項羽(前232—前202)姓項,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漢族,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羋心(或稱熊心)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遊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項羽的勇武天下無敵(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人物簡介
著名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中國史上最強武將。是力能舉鼎氣壓萬夫的蓋世豪傑。號西楚霸王。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嚐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曆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項羽,原籍秦時的下相(今江蘇宿遷),自漢以後經多次調整,九六年宿遷成立二級市,以項王故裏為市區。一種說法認為霸王故裏就在當今新沂馬陵山鎮。
漢書記載羽自立為西楚霸王
國家:大楚
爵位:霸王、魯公
諡號:西楚霸王(稱王時亦自號西楚霸王)
身份:名將之後---義軍首領(前209-前207)---諸侯上將軍(前207-前206)---西楚霸王(前206-前202)
身高:據《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父名:項超
叔父:項梁
寵妾:虞姬
座騎:烏騅馬
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
項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獨愛百兵之霸——戟!傳說項羽起兵之前會稽郡曾天降隕石,後項梁私下請當地鑄造兵器的名人們來用此石取鐵為項羽鍛造兵器,經九天九夜終鍛成一杆巨型虎頭盤龍戟,長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僅杆就有碗口般粗細,項羽為其起名曰“鬼神”!此戟常人需兩人齊力方可抬動,然項羽天生神力使此戟隻用單手,後來更自創出一套無敵的招數“單手十八挑”!(以上來自於蘇州評話)
鎧甲:烏金甲(在鍛造中加入烏金強化堅固性,烏金甲為黑色)
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有六個人:倉頡、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倉頡是造字聖人;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呂光是十六國時期後涼國王;魚俱羅是隋朝名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著名詞人,文學家;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霸王”。
人物生平
少年英雄
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慘遭屠殺,少祖父項堇被車裂於家鄉吳中。他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中(今浙江湖州)。年少時項梁曾請人教他書法詩歌,籍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請人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梁隻好順著他不再管他。籍身高八尺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力能扛(讀音gāng,音“鋼”)鼎(霸王舉鼎一詞的由來),氣壓萬夫,年青時誌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澤鄉起義),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被農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曆史舞台。
雍丘之戰
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采納範增之計,立楚懷王羋心,仍稱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之後,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於東阿、定陶。項羽和劉邦也率軍攻占城陽,略地至雍丘,與秦三川郡守李由激戰,項羽於萬軍之中斬殺李由,秦軍大敗。
巨鹿之戰巨鹿之戰
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一劍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命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後渡過一條通往趙國的漳河,但由於寡不敵眾,士氣低落,項羽遂命令軍士鑿沉渡江用的船隻,打破吃飯用的鐵鍋,身上隻帶三天幹糧,軍士們個個以命相抵,士氣大振,大破秦軍(破釜沉舟一詞的由來)。
說起秦朝,人們總是先想到大秦雄師,其氣吞如虎,橫掃六合的氣概讓千年來無數風流誌士遐想,謳歌!秦之興起,無疑其內在戰爭機器的瘋狂開動,外在百萬鐵軍的征討四方,拓開前所未有的疆域。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於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矣,其亡也乎矣”。秦朝大廈倒塌之快,其內在外在有各種問題,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一擊,使強悍的大秦再無能力開動其戰爭機器,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
一:章邯的巨鹿大戰略
出身於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雲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難於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函穀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後的命運!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三勝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可謂是戰績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軍威,重鑄大秦之軍魂!
此時關外之地:黃河之南布滿秦軍勢力,隻有少部分魏的殘餘勢力。王離帶領著邊防軍進攻河北之地趙國,更北邊盤踞著勢力弱小的燕國。田榮因為剛為秦軍所敗,又怨恨楚趙不殺田假田角,所以龜縮齊地,擁兵自保。當時的秦朝廷正為權利鬥爭而生死相搏,滅諸侯義軍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統帥章邯的身上,章邯再擊敗楚軍殺掉項梁作了一個大的戰略決定,北上彙合王離軍,拿下整個趙國。這個戰略計劃卻遭到後世的唾棄,多數學者認為他應該趁機進攻彭城。但從當時的情況看卻是個可圈可點的戰略計劃。
原因如下:章邯殺死項梁,楚國雖然振動,但並沒有傷其元氣!項羽等各路楚軍已經退之彭城,而且進退有俱。這樣看來章邯並沒有什麼勝算。而且把楚逼得太急,楚兵同仇敵愾死守彭城,章邯並沒有什麼把握!而且項梁死後,懷王趕到彭城奪項羽軍權,逼得太緊!楚國會暫時放下內訌共同對外!
王離軍進攻趙國,一直未果!彭城遠離關中,而北方西邊並不安定!章邯攻彭城短時間如未攻下,糧食必然吃緊,孤軍深入,糧道必為所擾!而王離軍繼續攻趙,分兵不如合,分則容易被各個擊破。而王離放棄趙國一起來攻彭城,後方則為趙國斷。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勢必全軍覆沒!而此時有個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王離軍對趙國實行拉攏政策,詐為二世書以招趙將李良。李良因為趙王的姐姐對其無禮,殺掉趙王的姐姐,投靠秦軍,擊殺趙王。後來為張耳陳餘擊敗,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這個機會出兵,擊敗趙軍,王離軍趁機包圍趙王於巨鹿。章邯軍紮住其南部,邊為王離軍護送糧草,邊虎視耽耽的守護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
二:諸侯的戰前總動員
趙王被困於巨鹿時,趙相張耳充分發揮其外交特長,遊說其各地諸侯前來救趙,並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諸侯紛紛帶大軍而來。首先趕到的是趙大將軍陳餘,將其數萬兵力紮住巨鹿之北。張耳的兒子張敖也收代兵萬餘人而來。南方的楚派其北征集團,北方的燕派將軍臧荼南下。田榮因為個人恩怨不願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田榮帶兵前來。史記載:“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
張耳千盼萬盼等來的救軍,見了秦軍陣容後各個都成了江湖街頭藝人,光擺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絕對支持趙軍,行動上就是不敢和秦軍動真格的。
張耳急得沒有辦法,派使者張黶、陳澤質問陳餘。陳餘逼得沒辦法,給張黶、陳澤五千兵力讓他們找秦軍練練去。秦軍哪把這五千人放在眼裏,片刻就把五千人殺個精光。張耳由於毫不知情,以致後來誤會陳餘殺其使者。看到這種情況,諸侯哪敢再行動,大家全都作起壁上觀來了。
此時更加體現了章邯的戰略計劃,以巨鹿吸引天下諸侯,諸侯救趙,則帶本部攻擊諸侯,一舉掃蕩諸侯;諸侯不救,則拿下巨鹿,盡殲趙軍,打擊諸侯士氣!其實,當時章邯是打定注意,要和諸侯決戰!所以對巨鹿並沒有急攻,而是圍困;而自己卻建立糧道,打持久戰!這個戰略計劃看來是完美的,秦軍占據優勢,掃滅諸侯,席卷天下將要再一次實現。搖搖欲墜,滿目創痕的大秦王朝終於迎來了一線勝利的曙光。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也許是老天不讓大秦度過此劫,一個呼喚英雄的時刻,我們的主角秦漢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項羽登場了……
三:楚國援軍的內訌
楚國派的北征集團,在最危機的時刻終於到達。章邯在9月圍巨鹿,楚軍10月至11月之間就派出北征集團。為何到12月才達到?原來楚國中間發生了權利鬥爭,本來為傀儡的楚懷王趁項梁戰死之機,奪項羽軍權。派自己親信宋義為統帥,項羽範增為次,率領大軍救趙。但因畏懼秦軍強大和想解除項氏政治威脅,欲在半路殺項羽與結盟齊國(可參考另外兩篇文章《楚漢時期被嚴重忽略的人物》《秦末楚懷王戰略考異》這裏不詳細說了)。史記載“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
在權利鬥爭中項羽獲得勝利,成功殺掉主將宋義。懷王無奈,隻好“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不過其他的軍隊將不屬於北征軍,而且也將在沒有任何的援軍支援。考證當時在彭城彙集的人馬,劉邦軍本是北征軍的一隻,因為懷王和項家的權利鬥爭則沒有隨項羽參加巨鹿大戰。番君吳芮軍、共敖軍一個是進關才隨項羽,一個是攻南郡未隨項羽,都沒有參與巨鹿大戰。龍且本是項梁先鋒,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從前後的地位應該龍且軍沒有參與巨鹿之戰。唯一有疑問的是呂臣軍,是合並和被項羽全部帶到巨鹿還是部分或則全部留在彭城不清楚,估計是部分被項羽帶走參與巨鹿戰。
獲得懷王的授權後,項羽立刻帶領大軍渡河救趙,渡河後齊王建孫田安帶著一隻小軍隊,投靠項羽。
四:巨鹿大戰前的險惡形勢
項羽到巨鹿後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盡墨,身死當場;而贏則大秦的天下……
麵臨在自己麵前的是種種不利,似乎是一場有敗無勝毫無懸念的賭局。
其一:對手的實力異常強大
自己的對手是強大的百戰百勝的鐵血精銳。在巨鹿紮住著兩支秦軍。一隻是由秦之名將蒙恬打造的邊防軍,這隻軍隊久經沙場,曾擊敗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戰功,帶領他們的是當年蒙恬的副手後來統領邊防軍的大將王離,曾被封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東巡,功名赫赫。這隻大軍負責圍巨鹿,兵力大都認為是20多萬。
秦軍的另一隻是由多次圍剿諸侯義軍的章邯帶領。素質低於王離軍,但是也是百戰之師。關於這隻軍隊很多人認為是由驪山囚徒組成的。其實不然,當年周文帶幾十萬軍隊扣關時,由於秦庭毫無準備,隻好發動驪山囚徒抵抗義軍,但是後來章邯多次作戰,屢屢得到支援。其組成慢慢由驪山囚徒變成了正規軍,像司馬欣,董翳等將領就是後來秦派給章邯的援軍。章邯在對項梁作戰時,屢屢為項梁所敗,在得到援軍後一舉而破項軍,殺項梁。軍隊的戰鬥力明顯的提高,聯係當時正是王離軍南下攻趙的時候,很可能是王離的30萬邊防軍分10萬給章邯作了增援。
從後來章邯投降項羽後,從“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可以看出章邯的軍隊的組成早有了本質的變化。
所以項羽要麵對的對手是40多萬精銳的秦朝正規軍,而將領都是一代名將。
其二:自己的實力異常弱小
項羽的軍隊組成很複雜,我們這裏詳細的探討一下項羽軍隊的組成。一般都認為項羽軍隊的人數是5萬到6萬之間。其中先鋒兩萬史記明載是英布,蒲將軍的軍隊。那就是項羽主力還有3到4萬。
項羽的軍隊組成要上朔到項梁時代,項梁和項羽早年在江東培養了一隻精銳項家軍。項羽曾帶著這隻8千人的子弟軍渡淮攻秦。後來項梁收義軍陳嬰幾萬起義軍,又合並秦嘉軍,收編各路雜牌義軍,組成楚軍。這當中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軍隊。而項羽則帶少量子弟兵和劉邦軍一起合為一偏師,在別處進攻秦軍。
項梁身死後,各路人馬彙集彭城。項羽統帥的是項梁殘軍和自己的偏師。懷王並項羽軍與呂臣軍自將之,這隻軍隊無疑是救趙主力。這隻軍隊有項羽的親兵人,有項梁的雜牌軍,呂臣的農民起義軍等。而後來田安隨項羽,估計沒有參與這場戰鬥。
也就是說項羽率領的完全是個大雜燴,戰鬥力很難說,指揮起來有很大難度。
其三:沒有後路,不能久戰
由於項羽和懷王的權利,使項羽處於一個沒有任何外援,沒有任何退路的地方。秦軍戰敗,可以逃跑在來。而項羽戰敗估計就要提頭去見懷王了,此時退縮估計懷王更不會放過。而糧草更是問題,不但項羽軍沒有任何供應,更可慮的是宋義在路上待一個半月,此時已12月,離秦軍圍巨鹿有三個月,巨鹿將隨時為秦軍破。
其四:盟友的畏戰,保存實力
雖然各路諸侯援軍都知道天下之勢在此一舉,但是由於兵少將寡,其心各異,誰都不願意把自己陪進去。所以想指望諸侯援軍,幫助自己比登天還難。
以上四個條件可以說局勢險惡到極點,以少量雜牌軍快速擊敗幾倍於己的精銳,無疑是癡人說夢!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天才就是要打破常規,天才就是要從不可能中創造奇跡。
五:作戰計劃的製定與實施
天才不愧是天才,項羽立刻就發現秦軍的弱點——秦軍布局是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紮住其南邊,一邊築甬道輸之粟一邊隨時對救助巨鹿的援軍打擊,這隻軍隊像兩隻虎鉗,牢牢的盯死獵物。而弱點就在兩鉗之間的心髒。項羽要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略,隻有切斷兩隻虎鉗的聯係,集中力量功其一隻才可以有希望獲勝。
為了得到更多的情報,讓秦軍露出破綻。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帶上自己的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甬道。英布,蒲將軍不負所望,戰鬥擊敗看守甬道的秦軍。從這場小勝利,項羽看到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虛弱,而章邯軍疲憊不堪,決定抓住時機全軍進攻秦軍,這個時候陳餘又派人向項羽請戰,項羽同意了。正好讓陳餘做出救趙的姿態吸引王離軍的注意。
項羽帶著剩餘的主力部隊,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後,項羽發表即興煽動演講鼓舞士氣,隨後破釜沉舟,隻帶三天的幹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的大無畏精神。這裏充分體現了項羽的戰略眼光和權謀手段以及大無畏的決斷力,首先項羽帶著一隻雜牌軍,軍隊派係多,戰鬥力參差不齊,而項羽又是第一次指揮他們,很難指揮的得心應手。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充分運用了“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把一隻向心力不足的軍隊栓成一根繩,隻有一起向前衝打敗秦軍才有活路。在項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戰欲望高漲!後世研究者僅僅看到破釜沉舟後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視了前者的重大意義。項羽還命人打破作飯的鍋,每人隻帶三天幹糧。項羽不但要以劣勢兵力擊敗秦軍,還要用三天時間擊敗秦軍!如果三天之內不能滅掉秦軍奪取糧草,就算擊敗秦軍還是一個死字!項羽莫非瘋了?
我們現在研究才發現項羽的眼光老辣就戰略高明,巨鹿戰的關鍵就是一個快字,不能激發將士快速求戰的欲望,不能在短時間內消滅秦軍,還是一個死字!章邯軍和王離軍互相犄角,打援兼顧,兵力上極大劣勢的項羽軍,如果想滅兩隻,那是天方夜談。而如今王離軍圍巨鹿,防諸侯,陣勢布局給了可趁之機,正是滅王離軍的好時候。但是秦軍不傻,章邯軍虎視耽耽就是趁你攻王離而前後夾擊,但是章邯的援軍也不是毫無破綻,派兵保護甬道就有兵力的分散。這種情況下就是要利用兩軍之犄角的空隙,大膽的玩一場刀尖上跳舞,在秦軍眼皮底下放手一搏,在如此短的距離玩一場真正的運動戰。所以必須要快,快到秦軍主帥完全沒有意識過來,快到秦軍沒有時間部署,快到秦軍來不及配合,快到秦軍反映過來已經全軍覆滅。但是古今中外誰敢這樣玩?誰敢在精銳秦軍眼皮底下各個擊破?隻有項羽敢玩,玩的就是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