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夢工場

作者:淩文青

莫言的書《我們的荊軻》問世不久,各種仿作便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單看那封麵,你可能還以為它們是係列叢書。

對初學者來說,模仿本無可厚非。但令人悲哀的是,很多所謂的成熟作者也甘於拋棄自己的風格甚至人格,一心等待大家的作品問世,好仿作一部,魚目混珠騙取豐厚的稿酬,甚至想借此名利雙收。

這不僅是文人的悲哀,更是文學的悲劇。文學是有靈魂的,文學作品的風格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作者人格的體現。所以說我們提倡文學作品風格的百花齊放,對文學作品來說,就是要有獨立的思想和獨特的風格,不被某種潮流所左右;於作者而言,就是要有獨立的精神和人格,不為名韁利索所羈絆——其實,這兩者本身就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

但是要做到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當然並不容易。前人的定論或許會成為影響自由創作的障礙,但這無關緊要,《蛙》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不就一定程度上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嗎?關鍵在於這“拿來”的目的是服務於自己的創作,而不是為了追求形似而刻意模仿。對於前人留下的一切,要有揚棄的勇氣和智慧,再融進個人的獨到的經驗,既有所繼承,更有所開拓和創新。如此看來,保持獨特的風格對一位既樂於接受他人先進的成果又不迷失自我的作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太難辦到的事。

為什麼在那樣的歲月中,索爾仁尼琴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蘇聯國內與他同樣才華橫溢的人應該不算少,可他們因為種種原因泯滅了自己的風格和人格。但索爾仁尼琴卻不,他不認同蘇聯模式,亦反對西方民主。他的寫作純粹遵循了自己的風格,一如他一貫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他獲得了讀者最高的認可——“索爾仁尼琴是俄羅斯的良心”。

明代的桐城派、公安派文章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正是因為那群作家是反對摹古、追求獨特風格的代表。文章一旦被一種定式所束縛,拘於一格,就會因太多的羈絆而不能盡情達意。做人亦是如此。要想真正有不朽的作品問世,文學家就必須要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守住文章獨特的風格。隻有在百花齊放的園林中,我們才能見識真正的美。

龔自珍曾經疾呼:“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亦祝福今天的中國文壇,能有更多不拘一格的大師們出現,讓一味模仿、人雲亦雲的“模仿秀”越少越好。

評點:王淦生

文章從內到外、由古到今、由國內到國外分析、探討了文學作品具有獨特風格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形成獨特風格的途徑,提出了“風格就是人格”這一非常富有創意的觀點。文章從正反兩方麵揭示出抵製內心名利的欲求、擺脫外部的諸多束縛、堅守作家的人格和個人特色對於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學風格的重要意義。文章篇幅不長,但論述全麵,分析中肯,既有力度,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