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從史東來住進山裏開始的,如洛旖所說,史東來是一個不喜歡在世俗打拚的人,從小家境好的原因,他擁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理想,大學畢業後,愛好畫畫的史東來在山上建了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一開始,一切都很新鮮,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絡,史東來甚至給小木屋連上了網線,每天除了畫畫,就是上網,連食物都是半個月下山去買一次。一天,山中突然下起了大雨,看著纏綿的細雨和著白霧,史東來特別的有靈感,花了三個多小時就創作好了一副畫,當他正在欣賞自己的畫作的時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死去的母親曾經對史東來說過,他們家也有很窮的時候,那個時候,母親會在下雨的那天很早的起床,到山裏去采野味,因為他們沒有更多的錢去買好吃的,那些山珍無疑成為了他們的大餐。隻要在山裏住過,或者有過這樣經曆的人都會知道,一旦山中下過大雨,在樹杆或者地上都會長出很多誘人的木耳或者是蘑菇,史東來記得小時候自己也吃過,那味道很鮮美,讓他念念不忘。懷著對母親的想念,和小時候的回憶,史東來換了衣服,頂著雨跑進了樹林,大顆大顆的雨水從樹葉的空隙落下,打在史東來的頭上,沒有經驗的他找了半個小時都沒有找到一朵蘑菇,在山林裏越走越深。就當他快要放棄的時候,卻看到了樹杆上長出的黑色的木耳,小小的,一朵一朵的排列在濕潤的樹杆上,形狀像小耳朵,非常的可愛。這讓史東來很興奮,耐著性子,一朵一朵的采擷,很快就裝了小半袋。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史東來回到了木屋,打開冰箱,拿出了一塊昨天才買的瘦肉,圍上了圍裙,他準備炒一道木耳肉片來犒勞自己。先是把肉切成了肉片,然後拌上了調料醃著,等油燒開以後,他先把木耳倒進鍋中大炒,之所以他會這麼做,是因為母親教過自己,在山中采的木耳一定要煮熟了才能吃,一定要熟透,不然會中毒,所以他要先把木耳炒到熟了,起鍋後,再炒肉片,最後才把兩樣放到一起,加上蔥段和蒜粒,那就會是一盤完美的木耳炒肉,想想,史東來就覺得好吃,看著鍋中煎炒的野木耳,史東來哼起了歌。
哼著哼著,史東來好像聽到了其他的聲音,似乎有人跟著自己一起在唱,他忙扭頭往屋裏看,看到電腦關著,這屋子中除了自己就沒有其他人,史東來忍不住笑了,以為自己聽錯了,繼續哼著歌翻炒野木耳。這時,鍋裏發出‘吱…嗚…吱…嗚’的聲音,那一朵朵小木耳經過油火煎炒而變得膨脹,一片片鼓鼓的,就像是蛤蟆的兩個腮幫子,史東來看著,竟然笑了起來:“喂,警告你們,可別爆炸哦。”說完,他自己哈哈大笑起來,在這山裏,他除了跟自己說話,不能跟其他的人交談,他習慣了這樣自言自語,至於電腦的成在,不過是為了上傳作品和一些畫畫的朋友簡單交流一下而以。
大約十幾分鍾以後,木耳肉片炒好了,史東來把木耳肉片端到了桌子上,在微波爐裏把冷飯熱了熱後,開始大吃特吃起來。
第二天,還是在下雨,史東來就像上癮了一樣,又一次冒著雨去了山林裏,跟前一次一樣,也是滿載而歸,他高興的廚房裏炒著木耳,聽著小木耳發了的‘吱…嗚…吱嗚…’,一切都很正常….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忽然覺得自己手臂上的汗毛都豎起來了,那‘吱嗚…吱…嗚’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在哭,再一看鍋中那些膨脹得像小圓球一樣的野木耳,史東來覺得有些害怕,就好像是自己殺了人一樣的感覺。但他很快用理智控製住了自己這樣的想法,因為植物是不可能有類似‘人’的生命的,至少他是這麼認為。
晚上,收拾好畫架,上傳了作品後,史東來就睡了….下雨天,除了工作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史東來認為最好的打發方式就是睡覺,雨聲會讓睡眠更加的有質量,從小到大,他都有這樣的習慣,一到下雨就睡得很香。
史東來一睡,就睡到了半夜,依稀聽到外麵還在下雨,翻身後,史東來繼續睡覺…可是任他再怎麼想睡,也睡不著了,總覺得好像聽到了什麼聲音,仔細聽來,像是有人在哭,又像是在唱歌,越聽,越覺得那個調調熟悉,打起精神想了想後,史東來更精神了,那個調調不就是自己昨天哼過的歌?可是誰會在半夜哼這樣的歌?小木屋中除了自己,又沒有其他人,周圍也沒有人居住,會是誰呢?史東來悄悄的爬起來,披上外衣,躡手躡腳的向外麵走去,卻隻見外麵一片漆黑,電腦也關著。沒有辦法,不能開燈,史東來就隻有聽著聲音前進,走著走著,就進了廚房….一進廚房,唱歌的聲音更清晰了,史東來四處尋找聲源,卻什麼都看不到,失去耐性的史東來索性開了燈,就在燈亮的時候,歌聲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