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的雒陽城,雖然被董卓折騰的不成樣子,但依舊是漢末時代最繁華的城市。
朝陽東升,整個雒陽城籠罩在燦爛的霞光中,溫暖而和煦,林間的翠鳥嘰嘰喳喳唱個不停,忽地一隻飛起,緊跟著群鳥相隨,像是在嬉戲玩鬧,晨間的雒陽最是熱鬧,街道兩旁小商小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來往之人絡繹不絕,車水馬龍,沒有董卓在的日子,雒陽城端得上是標誌性的和.諧.社會。
最繁華的街段當屬正對城門的那條街了,尤其是城門口,更是人挨人,人擠人,分不清哪些是商販,哪些是街井小市民。
今日的城門口更是雲集了一大幫人,放眼望去,這些人似乎都在圍著一個高台,高台本是街口賣藝之人搭設,可如今卻被一個家丁服飾的人暫時借用,此人雖是家丁服飾,可那一身鮮衣已比絕大部分家境厚實之人強出太多,他雖是個家丁,但從行為表現中更讓人覺得是個舉止得體的書生,一眼觀之,便知此非常人。
既非常人,那此人出於何處呢?台底下的人竊竊私語,皆在猜測此人的身份,但卻終不能得,那人也沒有表示身份,貌似隻是在招工,隻要是有門手藝的人,他都招攬,而且給出的價不菲,除此之外,馬車、牛車,隻要是能拉貨物的車,不論新舊,照單全收。
這不,才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便已經收了五十餘輛車,招募工匠百十餘人,有木匠、鐵匠、醫匠、泥瓦匠,甚至還有裁縫。
而且那家丁模樣的人似乎仍嫌不夠,還在繼續招收。
眾人疑惑不解,他這是要幹嘛,執金吾都幹嘛去了,不過來問問,就讓他這麼幹下去,這是要搬空雒陽城的節奏啊,有木有?
要問雒陽城內的士兵哪裏去了,很大一部分已經開始收拾行囊,他們得到了消息,董相國在汜水關大敗,準備遷都長安,所以早準備比晚準備要強,哪還有時間招呼這些市井小民,更何況上頭已經下了命令,對於這些個不明所以的舉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哪還有人會關心城門口的事情。
正對城門口不遠處有一座酒樓,酒樓三層高,在最高處靠近街道的雅間裏,正有兩雙眼睛盯著城門口的一舉一動。
“殿下真的下令,要將這些人全部轉移到弘農嗎?”
一個衣著華貴,頭頂儒士冠的中年男子不禁疑惑問道,此人正是身在雒陽城的弘農楊彪,和他對坐的,正是弘農楊坤。
楊彪眉頭微皺,實在是不理解劉辯此舉意義何在,是要振興弘農嗎?
倘若董賊真的要遷都長安,弘農發展的越好,越是會成為董卓嘴邊的肉,餓了就咬上一口,這不是在振興弘農,而是在禍害弘農。
楊坤隻是拿著劉辯的命令辦事,至於劉辯的深意,他楊坤也不是很清楚,但楊坤相信,劉辯不會平白無故玩這麼一手,所以肯定有深意,既然肯定了這一點,那再深究別的就沒有太多意義了,執行便是了。
楊坤飲了口茶,輕聲道:“不管怎樣,總比死在雒陽,或者落在董賊手裏強,我相信殿下一定有他自己的打算,兄長放心便是。”
“唉~”楊彪長歎一聲,目光越過窗欄,落在城門口處的車輛上,嘴角微扯,綻出一抹淡淡的笑:“倘若董賊真的火燒雒陽的話,殿下這個舉動可著實令天下儒生感動,有這些書卷在手,何愁天下士子不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