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國家維護社會公平的經驗(1 / 1)

西方國家維護社會公平的經驗

國外公務員

作者:李春萌

(一)英國“公平社會”建設

近年來,英國政府主要的措施有:(1)增加對兒童特別是貧困家庭兒童的福利。英國兒童的貧窮率下降了10%,成為歐盟主要國家中改善兒童貧困問題效果最為顯著的國家。(2)加大對青少年接受教育與培訓的支持力度。政府希望到2015年時將接受學校教育和技能培訓的17歲左右青少年的比例從目前的75%提高到至少90%,有效地改善貧困青少年的發展問題。(3)對老年人與殘疾人的照顧。(4)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使全體國民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高水平社會服務。(5)改革完善政府的稅收製度,使之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形勢,使之“現代化”,保證所有納稅人之間的公平合理,推動政府宏觀社會經濟目標的實現。英國政府走出的這麼一條總體兼顧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的政府執政道路,既符合本國國情,對其現代化發展助力頗多,也為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借鑒。

(二)德國的社會公平和保障政策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追求的最高目標是自由、公平、安全和富裕,其思想基礎是把市場上的自由與社會平衡結合起來,實現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的協調統一,實現個人利益與國民經濟總體利益的協調統一。德國的公平和保障政策主要有收入再分配政策、社會保障體係、勞動保護政策、企業職工參與決定政策和勞動市場政策等。通過把稅收的一部分以一定形式補貼給失業者、退休者、離休者(退休公務員),調節收入差距。根據德國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參加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四大社會保險製度。它以法律的形式來實施強製性的社會保險政策,提高了社會公平實現的可能性。德國的勞動保護政策主要有解雇保護、工資保護、工傷保護、婦女兒童保護等。德國的《企業組織法》保障職工參與涉及雇員權力和利益問題的決策。德國政府采取免費介紹就業、提供尋找職業所需費用、對成年人教育和專業培訓免費等一係列有效措施,實現充分就業。

(三)法國調節社會公平的措施

法國政府通過再分配來調節社會公平,主要的手段有:第一,通過完善稅製增強再分配調節力度,縮小貧富差距。據有關報道,目前法國高級管理人員與非熟練工人的稅前收入差距為4倍,而稅後可支配收入的差距降到2倍。第二,通過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完善社會保障體係來調節社會公平。其社會保障的內容包括工傷、生育、醫療、養老、失業等。第三,通過再分配的重新投入加強公共服務事業建設,讓低收入者共享社會福利與公共服務。法國政府將通過稅收所得的財政收入較大部分,重新投入於交通、能源、衛生、文教、體育、廉租房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事業,將此作為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形式,並在製度上盡可能保證低收入者都能共享這些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事業,以擴大社會公平。

(四)美國的公平披露規則

為了維護證券市場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00年8月通過了公平披露規則,明令禁止上市公司從事選擇性信息披露行為。該規則強調:若上市公司或其代表者,在涉及證券的發行、交易或對其他證券的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披露之前,將該信息向市場特定人士進行了選擇性披露,並得知或根據合理預期可以得知該人士將以此信息進行交易決策時,必須對所有投資者公開披露信息,公開披露使所有投資者處於平等地位,共同承擔股市風險,共同獲取投資收益,滿足了投資者利益保護在信息獲取方麵的基本要求,保護了投資者利益,更確切地說,保護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樣大大促進了經濟領域競爭的公平性,從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不可否認,公平正義也是歐美發達國家的理想追求,它們通過各種立法、政策來實現社會公平。曆史上,社會主義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就是因為它承諾要創造切實的經濟和政治條件,使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更加平等的政治經濟權利。因此,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公平正義。

(摘自《經濟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