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禹於途而恤民情(1 / 2)

部落部眾及子民含淚為禹祈禱,目送禹出羌州,至一穀口,禹身影便消消失於眾人眸光極處,翹首亦不見。見眾人不散,啟跟老者苦口婆心了好久,才離去。禹此時頂著烈陽而行欲出峽穀,沿溪流孤獨的走著,步伐堅實有力,兩旁林木鬱鬱蔥蔥,多有奇石似經鬼斧神工般雕琢突兀而起。

不覺中月餘悄悄流過,禹背一革袋行於深山巨穀中,衣襟淤泥,掌中餘血,與腳下開裂草革,處處流露行程的艱苦,禹神情卻依舊對此不顧,禹悉悉索索驚飛幾隻林鳥,深感疲憊,嘴狠咬幾口幹糧,又狂飲水壺清水,後倚樹而坐捶膝片刻,倏爾,飄來丁丁伐木之聲,禹立馬側耳細聽,奪路快走直奔而去,他欣喜萬分,深知有人居於此地不遠處。磕磕絆絆於林隙得一幽徑,莎草叢生兩邊,禹借此幽徑加快向聲響那邊襲去。伐木聲愈來愈清晰,半辰許,放眼望去現一人,奈何林密,雜草掩身,移寸步也乏力,似蝸牛爬行速度而緩緩靠近。愈來愈近,伐木人亦聽到聲響,放下手中利斧,拿起身旁的弓而搭箭,千鈞一發之時,禹於深叢突見那人箭已在炫,飛身隱於粗木後,撞得他生疼,未回過神,就聽見箭入木的聲,心裏大喊,好險,伐木人再次拉弓搭箭,慢慢靠近這邊。

“壯士莫要,我非獸,乃人。”禹大喊道,不敢再遲疑稍許。

“那便出來說話”伐木人雖不解此地何來人,但立刻收箭靠近藏身的禹。

禹於草縫看到他收了箭,大出一口氣便不顧疼痛鑽出草叢,有點落魄狼狽,見伐木人,其身材魁梧,體格壯實,雙目渾圓,頭係一青灰色布帶縛長發。

”你為何在此,差點害我誤傷你性命。“伐木人開門見山,有點不悅的問道,語氣有點粗。

“我遊曆四方,許久未見人煙,今路過此山,似有人跡於此,順著伐木聲便看到壯士在此,還未來得及招呼,剛才的事,壯士海涵。”禹抱拳誠摯的說緣由。

“這樣那便不再追其究,這山林常有野獸出沒,這是我們生存之道,驚嚇之處你也勿怪。”看禹謙謙有禮,他也說話和氣幾許。說完便要過去拔下樹樁上的箭,他手緊握箭身,手臂青筋一現,深入幾寸的箭輕易出木,禹心裏歎:神力。

”我來自羌州,名諱夏禹,敢問壯士,此地界是何處?“禹問道

”乃是贇州,此山名雲山,山麓有部落,我們世代居住,氏東陽,我名武。“伐木人回過頭來回道。

兩人商議,武應允禹去其部落休整數日再入途,武繼續伐木,而禹在一邊小憩,這些時日太累。後發現有土茯苓生於草間,大喜,伸手采來一些,嚼之味道尚佳,武亦食了少許,交談中他部落竟不知其為良藥。暮色漸徐,武用布繩將砍下的柴火捆起,負於肩,禹跟隨下山,途中,兩人已漸熟,兄弟相稱。

“禹兄,我有十年老酒,今晚當痛飲達旦。“武覺得禹為人和善,見多識廣,可深交。

”如此,豈能少了野味作炊,哈哈...“禹亦被武的豪爽所感染,喜笑顏開的說。

“不如你我一人一箭,看誰能尋得美味?”武說道。

“好,輸者則背柴火。”兩人相視大笑說。

武放下柴火,靜聽林間是否有異動,突然,出現一隻肥碩的野兔竄於草間,武搭箭屏息待兔稍頓,箭飛嘯出而兔獲。禹讚好箭法,對於武來說,這也是取食之所需。禹接弓箭,微撥弦又撫箭身,意試緊鬆而掂其量,好弓。於林間尋獵,不久,有野雞振翅聲入耳,禹上箭舉弓,凝視林梢待獵物入眼簾,目定羽箭飛出,那野雞剛起墜入林間。武亦讚好箭法,兩人拾野味繼續歸途,快步辰許,一屋舍錯落有致而彌漫嫋嫋炊煙的部落出現,群山環抱,竹林靜幽,有河做水簾入眼,美不勝收。此時人跡難覓,憑添絲絲靜意,月下門推,他們碎步輕入柴扉。

“翠萍,我回來了,還有客”武走至院中喊道,語氣馨而輕和,油然是其對妻兒的愛意。未有人應卻見一碧玉年華身姿的曼妙少女,長發靈動,眼眸似含水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