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和歐·亨利沒關係(1 / 2)

你一定知道歐·亨利寫過一篇短篇小說,題目就叫做《女巫的麵包》。瑪琳娜高考時就做到了這樣一篇閱讀理解,有道題目就問:“為什麼以‘女巫的麵包’為題?”瑪琳娜覺得這道題真是很簡單,因為答案很明顯就是要吸引吃貨嘛!所以當瑪琳娜決定開一家麵包店的時候,腦海裏第一個浮現的名字就是“女巫的麵包店”。她很喜歡這個名字。

事實證明她的決定是正確的,這個名字實在是瑪琳娜的煩惱多起來這和歐·亨利沒關係很吸引人,在寸土寸金的CBD商圈,小小一家麵包店怎麼能夠戰勝連鎖甜點屋還有星巴克之類的國際巨頭?當然要買最好的黃油,最好的麵粉,最好的咖啡豆,要知道那些掙不了多少錢的小白領口味可是刁得很,馬蘇裏拉是不是最新鮮的,提拉米蘇的朗姆酒是不是大品牌的,用的奶油是動物還是植物的,他們隻要聞一聞味道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僅僅這些還不夠!又愛吃又怕胖的小MM們總是用最挑剔的目光審視著櫥窗裏的麵包和蛋糕,她們在計算卡路裏和口腹之欲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所以瑪琳娜在每一個節日都費盡了心思以吸引她們心甘情願地掏出錢包裏的鈔票。

這時候,“女巫”就派上了大用場:宣傳板上的圖畫千變萬化,總會有一個主題讓人眼前一亮:萬聖節可以是女巫帶著黑貓做南瓜麵包,兒童節可以是女巫和小朋友一起做氣球蛋糕,母親節可以是女巫也享受親子時光,甚至連春節都可以讓女巫和年獸一起品嚐中國特色的青團。

每次累得筋疲力盡之後,瑪琳娜都會想,什麼時候也能遇到歐·亨利小說裏那樣的一個隻買陳麵包、頭發上有著油漬的滄桑男人呢?並且,一定不要偷偷夾上一大塊新鮮的黃油壞了人家的好事!所以,瑪琳娜總是很細心地觀察她的男顧客。

大多數的男顧客還是陪著女朋友一起來的,他們根本不知道黑森林和輕乳酪有什麼區別。如果不是有特定的目標,他們總會是讓瑪琳娜推薦一款,瑪琳娜絕對不會隨便拿不好賣的產品敷衍他們,她大義凜然地告訴他們,今天的抹茶紅豆麵包料夠足,買這個!

也會有單身的二十幾歲的初入職場的小男生,匆匆忙忙買個早餐套餐,一塊三明治加一杯原味咖啡,隻要十塊錢,即使他們嚐不出速溶咖啡和頂級咖啡豆的區別,瑪琳娜也不會妥協降低自己的水準——三明治裏的麵包仍舊是老老實實淩晨起來烤第一爐的吐司切片。

最晚來的男顧客多半是剛剛加過班,拎盒熊貓餅幹或者蛋黃酥回家哄孩子開心的中國好爸爸。果然,他們掏錢包付錢時瑪琳娜多半會看見夾層的塑料薄膜後麵放的不是孩子的照片就是一家三口的照片,通常還穿了傻兮兮的親子裝。

你看,哪裏會有什麼隻買陳麵包的落魄畫家呀!

哦,對了,店裏也壓根沒有陳麵包吧。

是不是應該添加一下?女巫的麵包店,怎麼能沒有陳麵包賣呢?

還沒有等瑪琳娜決定添加陳麵包,就已經有個人每天來報道了!

周一是老婆餅一打,周二是綠茶酥一打,周三是鳳梨糕一打,周四是雞仔餅,周五是牛角包,周六……嗯,周六是假日,你總不能要求人家休息日也特地跑過來買麵包吧。那樣,是不是有點太露骨了?

最開始瑪琳娜猜他為什麼要每天跑過來買這麼多的點心。他一定是豔羨我的美貌所以才天天來買點心的。瑪琳娜得瑟地哼著當季最紅的口水歌,邊照鏡子邊擦著櫥窗邊緣撒出來的麵包屑。

或者是同行來偷師?不會,自己的小店雖然站穩了腳跟,也不至於讓人眼紅到如此地步,況且手藝人人有,敞開大門做生意,明眼人一看便知優勢在哪,何必用這樣下三爛的手段。

那是打賭賭輸了?哪裏會有如此點背的人啊!

從周一輸到周五,幾乎連輸一個月,除非他是故意輸給暗戀的女生,但是哪裏會有這麼蠢的家夥,買甜點給女生吃,一次兩次還可以,買多了,也太沒新意了吧。

最後,那是買給辦公室同事當下午茶?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這個家夥的人生也太水逆,不但要替別人跑腿,搞不好還要次次買單,這個推測也一定不成立。他一定是因為愛上了我才會每次來的時候都漲紅了臉,邊挑選要買的點心邊偷偷看我,仿佛有話要說——瑪琳娜覺得自己的猜測簡直是天衣無縫。

於是她開始也偷偷地觀察這個每天來買麵包的家夥是幹什麼的。

他當然不會是個畫家,他也不會是攝影師,他更不可能是詩人,因為他的頭發上既沒有偶爾蹭上的油彩,他的手指也沒有長繭子,最主要的是,他沒有藝術家那種放浪不羈的氣質,藝術家散發出來的味道隔著三條街都能聞得到——這可不是指他們不洗澡,而是說他們會用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各種不靠譜,比如紅上衣搭配綠八分褲,或者大夏天脖子上圍著一圈厚厚的波西米亞風格絲巾。這當然好,瑪琳娜也不希望他是個藝術家呀,那種文藝男太難駕馭,動不動就扔下手頭的工作號稱要徒步入藏或者要環遊世界,誰能大好青春願意浪費在這樣不靠譜的藝術er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