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打算(三更)(2 / 2)

雖然不一定一書封神,但是必須為以後做出最好的名聲,到底該先寫那一本呢,既要內容精彩,又能快速的引起人們的爭議,蘇伯綸漸漸的陷入了苦思。

很快,蘇伯綸就把心神鎖定在前世的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上,這本書的劇情以及作品在後世一些相關的議論也漸漸的在蘇伯綸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長篇,更是中國古代長篇回體曆史演義的開山之作,三國演義雖然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曆史,反映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但其獨特的描寫手法,和有別於三國誌的劇情人物刻畫更是深深映入人心,受人喜愛。

書中一些名將、儒將等更是深入人心在後世議論爭議不斷,其書中刻畫的武聖關公忠義的形象,更是千古留名,受萬人敬仰,其書影響和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前世蘇伯綸也感到好奇,這個世界在清朝之前的曆史經曆的朝代都是一樣,為什麼會沒有人寫出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呢,反而出現了其他的三本名著?

不過蘇伯綸也沒有糾結太久時間,而是在心底還暗暗的竊喜,也幸虧沒有人創造,才會在現在將要由自己的手創造出現在這個世界。

想到這裏,蘇伯綸沒有猶豫,就開始在新買的筆記本上建立了一個word文檔,十指如飛的在鍵盤區飛舞起來。

《三國演義》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臨江仙》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蘇伯綸飛快的在鍵盤上敲打著,一個小時之後,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回合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敲打完畢,說了蘇伯綸也是好奇的,自己的腦袋裏就好像是安裝了一台搜索引擎似得,不管自己想到什麼,腦海中就會清晰的顯現出來,開始的時候自己也是不由得嚇了一跳。

看著已經完成的第一回合,蘇伯綸臉上出現了一絲笑意,手上卻並沒有停下來,仍然是認真的打拚著鍵盤,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

時間在不知不覺間迎來了夜晚的降臨,三國演義全本總共七八十萬的字,而此時的蘇伯綸也已經寫到了《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蘇伯綸一邊努力的碼著字,一邊也在認真的修煉著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