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孤村位於神州大地東南連綿起伏的丘陵翠山之中,與眾多荒野山村一般無二,村落之中男女老幼皆是過著自給自足,平凡無憂生活。家中年老婦人與老頭子,大多整日待在破舊屋舍之中,時而有空閑聊幾句,又或者是喂養院子中的母豬雞鴨魚鵝等家禽,倒也自在逍遙,樸實無憂。
當然,村中的年輕男子與少婦,男的則是白日肩扛鋤頭等農具,外出在村子外的貧瘠荒涼田地之中彎腰勞作,忙碌一日。少婦們卻是待在家中,織布做衣裳,喂養生禽,照顧老人幼孩,也無片刻空暇時光得以歇息。
凡俗之人,整日隻知道勞作度日,以求混得三餐溫飽,穿著不冷,生活雖平淡無奇,倒也性命無憂。隻是像這些俗世之人,忙碌操勞一生,身心自始至終皆是疲憊不知,等到了白頭皓首,臥床不起之時,才知道生命已盡,死期將至。麵孤村一座古廟之中,曾留下了一位道家之人的言辭,那道家之人在破舊古廟之中留下的,為一首謁語,共二十八字,謁語講的是:
“三餐溫飽已知足,
哪知天地廣闊大?
庸碌一生已沉淪,
勞塵之侶怎解脫?”
那道人之言,雖看似故弄玄虛,但後人若是細細思忖之下,也可看出那道人言語之中所講之意。在這塵世之人,不外乎追求功名利祿,權利美色,到頭來運氣好者一飛衝天,青雲直上,運氣不佳之人則是從此一蹶不振,委頓終生。道人言語中之意,講的乃是滾滾紅塵之中的勞臣之侶,自身身處於紅塵俗世之中,麵對身旁諸多引誘,沉淪其中,難以自拔,等到了日後醒轉過來之時,才發覺這宛如一夢,一夢已醒,人生將至,已是白發蹉跎,悲歎而死。麵對俗世種種之人,道人言辭之中,已是點名了心中之意,講到“庸碌一生已沉淪,勞塵之侶怎解脫?”無非隻是想點醒沉淪其中的夢中男女,勸道其尋找解脫之門。
隻是這解脫之門如何去尋的?那道人也未曾講明,於是拂袖飄然而去,不知蹤影。麵孤村中的一些識字老百姓,看的牆壁上留下那道人的詩詞言語,雖看懂念了出來,卻也是迷惑不解。
夜幕垂落,夜空中又已是繁星似錦,一輪皓月剛空而照,偶有朵朵白雲徐徐飄過那一輪皓月,遮擋住了淡淡月光,但也難以長久,隨風漸漸遠去,夜空又恢複如初,景色幽雅之極,令人望之心曠神怡,舒暢之極。
此時為申時時分,麵孤村之中一百多戶人家都早已熄火而眠,勞累一日,村中一片寂靜。但此時忽然間卻又一道小身影從麵孤村村子北麵的一件破舊茅草屋之中出來,在皎潔月光照耀之下,可看清楚那一道黑影之上,是一個年紀約十歲左右的孩子。那孩子頭上紮著兩黑辮子,眉目清秀,一雙大眼滿是警惕之色,他往四下裏打量了許久,心中猶豫不決,但還是眉頭一皺,鼓起心中勇氣,一步從門檻內邁了出去,往屋舍外的院子中走去。
那孩子走出自家門檻,轉身伸手合上房門後,便離開了院子,徑直往村子西北麵山腳下飛跑而去。孩子年紀十歲左右,身上所穿一件破褂子,補丁甚是多,身體消瘦,全無半分多餘贅肉,一眼望去便知道農家孩子,難以吃飽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