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母體中孕育和成熟的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本於龍漢祖劫,元始天尊說法度人,傳於人間開宗演教於軒轅黃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與崆峒問道,理論闡揚於道祖老子(約前570—前400)函關授經和西行化胡,活躍民間於張角(活動於約168—184年)建立太平道和張修(活動於約178—191年)組織五鬥米道。故道教奉元始為教主、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
學術定義
長期以來,國內學界對道家與道教有著嚴格區分,而“黃老”是屬於道家範疇的,對於國外將道家與道教混為一詞深表不滿,要論黃老、道家即是道教,其難以為人接受心中自知,然而事實如此,難有它論。一言難盡,就先從黃老、道家、道教這三個概念談起。
1 “道家”概念最初所指是漢初的黃老;
2 “道教”概念最初所指乃是儒家或儒教;魏晉時代,人們用“道家”指稱我們今天所說的道教,同時用仍用“道教”指稱儒家或儒教;
3 道家和黃老一直是異名同實的概念;
4 從漢朝末年開始,人們用黃老指稱今天所說的道教;
5葛洪到寇謙之,道家、黃老和道教逐漸成為同實異名的概念;
6唐代及其以後,道家、黃老和道教仍然是同實異名的概念;
7 嚴格區別道家和道教乃是今天學術界對古代情況的誤解,尤其是對道教的誤解;
8 漢初黃老並稱,是由於黃帝是當時的上帝之首。漢末張角、張魯等為首之道,乃是漢初黃老道的繼承。今天所說之道教,就是漢初黃老道的延續。
9 道家、黃老就是道教,道教不隻是求長生的方術之教,而是有一套高深哲學理論、高尚政治理想的、以善道教化天下為己任的、和儒佛並列的真正的人為宗教。[1]
基本教義
基本教義可以歸納為:
尊道貴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尋仙——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應,天道承負——道教善惡報應 性命雙修,返樸歸真——道教修煉秘訣
上善若水,柔弱不爭——道教為人品質 清靜寡欲,自然無為——道教處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屬天地——道教逍遙精神 忠孝節義,仁愛誠信——道教倫理道德
福祿壽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風情 仙道貴生,濟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教創世理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動準則 天人同構,陰陽協調,形神共養,統籌兼顧——道教養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藥煉氣,積德行善,建功立業——道教成仙途徑
核心概念
無極:道
;太一:炁;兩儀:陰、陽;三寶:精、氣、神;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五行:金、水、木、火、土;六合:上、下、東、南、西、北;七星: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八卦:乾、坤、艮、兌、震、巽、坎、離;九宮: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