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產業結構?該如何調整?”
“所謂的產業結構,其實是一種劃分,農業是第一產業,現在農業生產已經過剩了,不應該再盲目擴大規模。第二產業是工業,包括重工業和輕工業,重輕工業產品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
“就拿輕工業來說,企業在紡織業釀造業和造紙業等常規行業上紮堆,生產出來的商品雖多,但是品種卻是十分單一,賣來賣去都是幾種東西,百姓手頭上都有了,自然也就不買了。”
“所以,這些輕工企業要改革創新,要生產出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重工業也如此,現在鋼鐵生產還是沒有飽和的,可是鋼鐵造出來的機器品種卻是少得可憐,造成了鋼鐵生產過剩的假象,隻要研發設計出更多更實用的機器,鋼鐵的需求自然會直線上升。”
“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受經濟下行的影響,這一行業也是受損嚴重,不過服務業可不是搞酒店茶樓這麼簡單,而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行業。國民現在不是不想要服務,而是市場沒有給他們提供想要的服務,比如說自來水入戶,比如說電燈入戶,比如說城市公交服務,這些都是國民迫切需要的。”
“先生說的是,是該可是,我們的財政...”劉文治不再往下說,因為大華民國政府的財政出問題了,經濟不好,國家財政當然也好不到哪去,財政收入達不到預算水平,都出現嚴重赤字了,就算是想搞產業結構調整也沒錢啊。
“擠一擠還是能把錢擠出來的,關鍵是看你們有沒有整治的決心。”萬磊頓了頓,又道:“這一次經濟危機,是危,同時也是機,你們可以借此機會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打造出更堅實的經濟基礎,以後就不容易受這種經濟危機的影響。”
“萬先生說的對,可是調整產業結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成的,這期間...”另一名特使低聲問道,其實他的意思是想請萬磊出麵幫鐵鉉說話,讓鬧事的搗亂的人少一些,他們才好放手去幹。
萬磊何嚐不知道這些人的來意,除了來取經還是想拿他來當鎮海神針,畢竟他是國父,他說的話還是能鎮得住人的。不過他沒有拒絕,道:“我會發一篇聲明,說明經濟危機是怎麼一回事,並號召國民發揚理性和團結的精神,和衷共濟渡過難關,不過你們政府方麵也要做出一些成績,讓國民能看到希望。”
“這是自然,我們一定努力,絕不辜負先生的期望。”那名特使忙表態。
“你們明白就好。這樣吧,你們先回去轉告鐵總統,告訴他我大夏聯邦願意與大華民國和衷共濟,盡力協助大華民國完成經濟轉型。同時也希望能邀請南華民國加入,一起渡過時艱,畢竟大家都是一家人,這個時候不要再計較太多。所以,我打算在下月初十在檀香山開一次結盟會議,希望大華民國與南華民國都能派代表參加,到時一起細商經濟改革事宜。”
“眾人拾柴火焰高,有大夏聯邦與南華民國協力相助,渡過時艱又有何難。先生如此安排最好不過了,我們一定轉告鐵總統。”劉文治喜道,其實他們與想到南洲去尋求幫助,不過南華民國在海權問題上與大華民國鬧得關係有些僵硬,現在萬磊出麵調停,這真是最好不過了。
大華民國與南華民國有矛盾,萬磊何嚐不知,不過他這一次開結盟會議,主要目的並不隻是調解兩國關係那麼簡單,而是想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政治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