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小白”的理財法
金融
作者:紀漱如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這句忠告放在理財中同樣適用,理財的前提應是認清自身的實際能力。
選擇投資不能好高騖遠,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而作為老百姓,由於對投資市場的不熟悉,很難能在複雜的投資環境中規避風險的同時找到盈利點。因此,銀行理財產品便成了居民投資理財的重要選擇,以求通過銀行專業的管理達到“錢生錢”的目的。
現在多種多樣的理財產品在為居民提供更多選擇空間的同時,也加大了居民的選擇難度。選擇合適理財產品,也要“認識你自己”。理財產品的不同主要在於風險和收益,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隻有充分認識自己的收益預期、風險承受能力等,找到風險收益平衡點,才能“量體裁衣”適當理財。
一提到理財,大多數人都會想“這是有錢人的事兒,和我們沒關。”其實不然,越是錢少且收入低的人群,越要重視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絕非子虛烏有。
錢少更需理財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陳先生來到中國銀行高科園支行理財中心尋求幫助。“我一個月才掙3000多元,自己都不夠花,哪有閑錢理財啊!”小陳已經有女朋友了,但依靠自身努力每個月隻能節餘千兒八百的,他感覺離買車買房夢很遙遠。
在聽到陳先生的情況後,理財中心副總經理翟佳為陳先生支招。像陳先生這一類剛參加工作積蓄不多,同時又缺乏投資經驗的人群,需要為將來買房、買車、子女教育、養老等積累資金,基金定投是一種比較好的投資方式。
所謂的基金定投就是投資人每月在固定日期,由銀行代扣固定的金額,投資事先選定的基金,通過時間來“熨平”風險。與我們常見的零存整取儲蓄類似,基金定投是一種積少成多的理財方式,但這種理財方式更加積極,具有小額投資、分散風險、平均成本、積少成多等優勢,尤其對於收入不高,但希望積累財富的人,每月投入幾百元即可分享經濟長期增長和市場長期向上的平均收益。
我們以標普500指數為例,從1980年到2014年,34年漲幅為1500%,年均漲幅為8.29%。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當然任何理財項目都會有風險,如何選擇風險陛較低的基金就是考驗理財師的眼光了。
談保險無需色變
簡單地把錢存銀行,最多“跑”過CPI而已,但是如果缺乏保險意識,那就可能會因病致貧。
身邊不少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現在有社保,還需要在購買商業保險嗎?”
社保是國家對社會人群最基本的保障方式,提供的也是最基本的保障標準,如果不幸重病住院,動輒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費用,就可能讓一個原本富裕的家庭傾家蕩產,甚至負債累累。
和我們想象中的截然相反,翟佳介紹“越是低收入家庭越需要考慮是否應該通過購買保險來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建議低收入家庭選擇偏保障型產品,以“健康醫療類”保險為主,以意外險為輔。特別是對於那些社會醫療保險不高的家庭,比較理想的保險計劃是購買重大疾病健康險,意外傷害醫療險和住院費用醫療險套餐。
如果實在不打算買保險,建議考慮購買意外險,萬一發生不幸,賠付也可以為家庭緩解一些困難。考慮到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大部分支出都用於日常生活開支,保險支出不宜超過家庭總收入的10%為宜。
保險最基本的意義就在於為不確定的將來做一個比較確定的打算。
低收入家庭千萬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效果也會出乎意料。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投資理財也是普通大眾的必需,並不隻是富人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