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攪渾一池本地水
像教育城這樣的城市,並非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從建城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有十分優良的城市設計,整個城市晚上的地下軌道交通,不僅僅是可以用來運輸人員,也可以用來運輸各種貨物,但是這種運輸能力,主要是用於那些大宗的,經常性的商品,至於居民個人,在網上購買那些小件商品,則依附於建造在地下隧道裏的大口經金屬管,進行管內傳遞,而且這種管內傳遞的終端,可以一直通信到每家每戶門口,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快遞哥的。
就這樣就完了嗎?當然不是,雖然這兩種方式,已經完成了九成半以上的運量,但是畢竟還有一些零散的,不規則的貨物需要運輸,比如說,某個家庭需要更換一台大型冰箱,某個商店,需要製作一款整體式的戶外招牌,這些東西雖然占的百分比不高,但總運輸量也不小,所以在當初做城市規劃的時候,城市裏的所有主幹道,都是作為城市居民的步行通道來使用的,而那些必須留給貨車通行的貨運通道,這完全隱藏的居民區,商業街之關的後麵,雖然這些地方,行人也可以使用,但是,它卻是專門給貨車使用的。
蘇東來現在所乘坐這部貨車,就是在這樣一些車道裏,飛快的到處亂竄,之所以大家都不飛到居民建築之上,直接在空中展開追逐,那是因為城市的法律不容許,任何一部飛行器,如果超出建築物三米以上,都需要到當地警察局去備案,這對於這些身份不怎麼幹淨的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大家悶聲不響地,就在這些貨運通道裏,竄來竄去。
隨著前來圍堵的車輛越來越多,蘇東來陶廠的路徑越來越少,麵對了整幅地圖,他選擇下一個目的地的速度,必須越來越快,稍一疏忽,就會被別人堵在巷子裏,而且這種事情,不久就發生了,在一條兩層樓的商業街後麵,兩部車,以時速150公裏的速度,迎麵撞來,對於不到兩百米長的商業街來說,這點距離幾乎是眨眼即到。
由於這種貨車,在上貨下貨的時候,都需要精確定位,而在這樣的時候,手工操作,要比光腦操作要快,不是說光腦操作不夠精準,而是你去設置那些參數的時間,讓一個訓練有素的駕駛員來手動定位停車,早就完成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一般貨車上,都有一個操作手柄,和一個功能調節盤,隻要駕駛是把手一放上去,車輛就會自動轉換到人工控製模式,這些內容,都是旁邊的傻大個,囉囉嗦嗦的說出來的,隻不過他的雙臂折斷,即使是有那個駕駛技術,也沒有機會使用了。
雙方迎麵衝來,不僅僅考的是技術,還要考驗你的膽量,在正常情況下,兩部車上的光腦,會根據車輛避讓的基本原則,進行自動避讓,光腦會以保護人類生命為第一要素,就不會管你會不會被警察發現了,所以,這些人和蘇東來一樣,第一時間就選擇了人工駕駛。
按道理來說,衝上天空是最安全的,因為那裏的空間最大,碰撞的機會最小,其他的三個方向,一方是地麵,兩邊是建築物,都容易出事,蘇東來這人的性格比較矛盾,在做任何事情之前,總是小心又小心,計劃又計劃,一副怕死的樣子,可是一旦真正行動起來,他就啥都不顧了,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會死,也許是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吧。
不管是新生星上,麵對瘋狂的野獸群,還是在阿爾法十五星的地底下,麵對無處不在的激光束,他都是這麼衝過來的,現在也如此,他賭對方怕死,會優先選擇衝向上方,所以他就把功能調節盤往下一轉,選擇全速倒車,同時將操縱手柄輕輕往前一推,車輛在急劇減速中,頭一低,滑向了地麵。
兩百米長的街道,以兩部車的速度,從發現,到撞上,也就不到三秒鍾的時間,普通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根本就承受不了這種心理壓力,很少能反應過來,但蘇東來不同,他是暗勁初期的高手,心理承受能力和反應速度,應對這種情況,還是可以的,等對方的駕駛員,慌慌張張的把車拉起來時,蘇東來已經把車壓到了地麵上,貼著地麵向前滑去,車底雪橇式的支架,擦到地麵的石板路上,冒出了兩條長長的火花。
“砰”的一聲巨響,對麵那部還沒有來得及拉起來的車,擦著蘇東來這部車的車頂飛了過去,對方車底的支撐架,直接插進了這邊的車頂,將車頂的整塊金屬皮,給撕得離體而去,讓他們的這部小型廂式貨車,徹徹底底的變成一部敞篷車。
原本緊緊跟在蘇東來後麵的幾部車,因為是視線受阻,或者說,他們僅僅隻盯住了蘇東來的這部車,沒有考慮到其他的意外情況,依然保持著最高速度,緊緊的盯住前麵,最終蘇東來駕車這一低頭,從他頭頂躍過的車,和後麵緊追而來的車,重重地撞在了一起,冒出了一團巨大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