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誰都不是好鳥(2 / 3)

郭寶昌開會研究之後,認可了胡大貴、雷啟高、李恒三名營官的請求,把三支軍隊暫時編製到李字營,由李國樓統管。當然這也有他的私心,三支軍隊是他的人馬,但是軍費暫時由李國樓替他擔著,要知道這些投降的軍隊,軍餉可不能短缺,當初哥老會造反,能夠拉出一支支軍隊,就是因為餉銀短缺,讓清軍戰士活不下去了。連胡大貴等人投降時,重賞也是郭寶昌向李國樓借來的錢,要不他手下軍隊不要翻天了。

郭寶昌這個人看上去是一名大老粗,其實他屬於綿裏藏針,小算盤誰也算不過他。

李國樓早已知道楚軍的實際困難,能夠幫一點,還是沒有怨言的承擔起,這三支軍隊的給養、開銷,李國樓臨時接手過來了。當然郭寶昌上報副帥徐占彪時候,新的三個營編製的軍餉照樣申請,大家心照不宣的貪汙了。至於向李國樓借的錢,國家可以欠薪不給軍隊,憑什麼他要還給李國樓,可以用白條打發白條,讓李國樓向兵部要錢去。

清軍知道李字營有錢,是一支新成立的皇家親衛軍,已經看見過李字營的戰鬥力,所以這三支臨時加入李字營的軍隊,耀武揚威起來。自以為強軍,不把其他軍隊放在眼睛,又憑借對勇陽府城附近地理熟悉,率先出擊,脫離大部隊,開始一路掃蕩。

等到李國樓經過路途的村落,隻能看見殘牆斷壁,連一個投降的村民也看不見了。“李字營”的掃蕩工作出色完成,受到郭寶昌表彰。卻讓李國樓背黑鍋,心情開始低落,後悔把一個屎盆子扣在自己頭上。

不過這幫人還真的有用,有了這幫人開道,晚上再也聽不見回軍遊騎在遠處吹長號了,回軍遊擊隊開冷槍騷擾戰士的前進的次數逐漸降低。這幫人放出去的遊騎才不像李字營的遊騎小心翼翼,而是一個衝鋒就沒影了。從這些漢軍身上,能體現出敢打敢拚的氣勢,一瞧就是不要命的主。

清軍原本還有預備方案,準備和回軍在野外展開大決戰,可一路上並沒有與回軍大部隊相遇。

黃土高坡上大部隊運動作戰很困難,回軍給清軍設下的套,因為清軍小心謹慎的行軍,伏擊戰沒能打成。回軍沒有能力策劃大規模的戰役,野外作戰對後勤運輸要求太高了。打仗就是打後勤,看似兩支軍隊在前方打仗,其實就是後勤運輸能力。熱兵器的出現,讓個人勇武降到低點,對於後勤保障能力,卻越來越高。

一座座堅固的堡壘被清軍占領,更讓回軍失去野外作戰的信心。遊擊隊一支支被清軍消滅,回軍遊騎數次落入清軍的圈套,清軍多兵種協同作戰,消滅了一些馬背上的英雄。清軍對於回民的殘暴早已婦孺皆知,大軍路過雞犬不留,沒有人口就無從談遊擊戰術。

殘暴也是一種戰術,很多軍隊加以利用,但都予以否認。但清軍敢說敢做,被曆史無情的書寫下來。誰叫他們是滿人的軍隊,禦史是漢人,能夠記錄下來,當然冒死也要寫下滿人的殘暴。

回軍想用人民戰爭,把清軍拖入戰爭的泥潭,卻毫無用處,清軍太殘暴了,才不需要人民呢。故此清軍一路行軍比預料好一些,損失輕微,反而得到一些人員和物資的補充,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好似一隻猛虎撲向勇陽府城,凶惡的大嘴張開,兩隻爪牙銳利無比。

回軍躲避後撤,不敢奪其鋒芒,挫其銳氣。回軍在野外沒有形成有效的牽製,便把主力縮回勇陽府城,準備和清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城防保衛戰。

五帥陳琳和七帥馮君福兩人帶領二萬餘人固守勇陽府城,此時回軍抽調選兵,大致達到三抽一,女人、十歲以上的孩子都屬於可用之兵,窮兵黷武的不顧人民生活,走上與大清對抗到底的道路。他們對於守住勇陽府城充滿信心,手裏有上萬敢戰之兵,漢兵隻占極少數,早已被打亂之後,劃歸於回軍裏,回軍沒有隱患,時刻準備與清軍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