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大清的羈縻政策(2 / 3)

李國樓忿然站起,怒罵道:“李大帥,你這算什麼話,天底下沒有這麼保家衛國的。劉明燈不肯用命,此時還想保存實力。想讓我們客軍拚命,那是想都別想,沒有哪路人馬肯出兵的,新武軍不做這種民族英雄。”

李鶴年苦笑道:“李鎮台,你也別急,傅相大人自有安排。我手裏的一點家當,都被左宗棠拿去了,閩軍從大西北調回來,還有些時日。剩下的兵馬大都沒受過戰爭的考驗,用這種軍隊,還不如用台灣的土著,人心在我這裏,此戰必勝,萬萬不可操切。”

李國樓反駁道:“李大帥,你錯了!完全是本末倒置。日軍雖然氣勢洶洶,但那是紙老虎。我軍應該發揮地理熟悉的優勢,在台灣土著民配合下,對日軍實施騷擾戰術,壓縮日軍的戰略縱深,逼著日軍收縮防線,一直逼著日軍退縮至琅嶠,直至無路可退。不需要和日軍展開血腥攻防戰,騷擾是最好的利器。現在你倒好,讓日軍來騷擾我軍,這士氣如何提升?我不是看貶你,在這種環境練出的土著軍,也是一支逃軍,一交戰必潰,我還未見過在堡壘裏練出一支鐵軍。打啊!小有小打,積少成多,這是消耗戰的真諦。等你編練出二萬人馬,敵人已經有一萬人馬,而且敵人氣勢如虹,也有可消耗的土著軍,我軍的地理優勢也沒有了。”

李鴻章聽李國樓的話,有些反感,但聽到後來,又覺得有理,台灣土著民也有對大清不滿之人。有些少數民族和大清有世代積怨,這些土著民會投靠日軍,爭當日軍的馬前卒。若不是台灣少數民族充作內應,日軍哪有這麼快攻破排灣族的防線,進入龜山腹地。要知道清軍也不敢強攻排灣族的龜山,那是排灣族引以為傲的天險。一定有其他少數民族背叛牡丹社酋長阿實祿,讓日軍找到了龜山防線的突破口,否則排灣族數千勇士沒這麼快敗給日軍。

李鴻章不等李鶴年辯解,揮手喝止其他人發言,肅容道:“立刻給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發電,命令他以戰練兵,展開局部騷擾戰術,廣收台灣番邦的民心,對於那些土司實施羈縻政策,大清對於有功之臣,朝廷從來不吝惜厚賞。隻要一心向著大清,我天朝上邦既往不咎,反之,後果自負。”

李國樓微微一笑道:“李大帥,你也要痛下決心,否則喪權辱國,棄守國門之罪,由你家族承擔。”

李國樓出言恫嚇李鶴年,讓在座的兩名將軍忿忿不平,皆對李國樓惡言相向,軍官一片,“幹你老母!”的閩南方言。雖然李國樓聽不懂,但也知道沒有好話,但他依舊保持風度,嬉皮笑臉的瞅著李鶴年。

李鶴年原本還談笑風生,但現在卻壓力重重,特別是李國樓給予他巨大的壓力,讓他想擠出一絲笑容,嘴角卻不聽使喚,肥胖的圓臉抽抽的有些變形。李國樓是在唱白臉,恫嚇要滅他全族,簡直沒把他這個閩浙總督放在眼裏。

李鶴年急忙使眼色,讓手下的兩名將軍閉嘴,點頭哈腰道:“右都禦史大人教訓的極是,台灣作戰理應以戰練兵,本官這就催促劉明燈改變戰術,對日軍展開遊擊戰。傅相大人對山區的土著采取羈縻政策,真乃高招啊。”

羈縻政策是曆朝曆代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采用的一種收買政策,就是給予少數民族的貴族封賞,最高者可以封王,在南方采用土司政策。讓這些少數民族的貴族自己管理自己的部族,貴族階級腐朽了,變成效忠朝廷的鷹犬,對於統治階級來講,就容易控製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當然這種政策也有無窮的後患,很多少數民族的頭領造反,就是因為手裏有人有錢有地盤。所以隻要人心歸附,中央政府就會采取改土歸流,把少數民族管轄的地區,直接納入地方政府,一勞永逸的解決人心歸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