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時間:很久很久以前。
相傳在遠古時期,天地並不像現在這般好翰晴朗,而是處於“混沌”狀態,天地間到底有多大更是無人知曉。
後有一物突然出現在天地之間,無名無姓,後人都稱他為“盤古”,是人或是妖或是魔,沒人知道,但人界之人有一種偏好,就是認為是好的便是人,便是仙,便是神,是差的便是妖魔一類。
“盤古”之說有數類,卻隻有一種傳說流傳至今。便是“盤古”死後,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其精、氣、神也化成三位大神,分別為伏羲、神農、女媧。史稱“三皇”。原本蘊藏在盤古體內的靈氣也逸散,分為水、火、雷、風、土。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五靈演變成了五行,不過此乃後話。而盤古之心因其位置所在,被懸於天地之間,連接外界之所,有後人稱之為天門或者魔井,亦有人稱之為生命之源。
三皇初生,因天地間生靈太少,開始分別以不同的形式創造生靈,以充天地之氣。
伏羲以生命之源為基礎,加之自己強大的靈力,創造出“神”。
神農以大地土石為基礎,加之自己的精力,創造出“獸”。
女媧以泥水混合,加之自己的血液,以自己的靈力經行點化,依照自己的模樣,創造出“人”。
三物雖都有神創造,但由於其來源的不同,相互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神因其基礎點極高,一次在出現時其靈力便已經在人之上,而獸由於其基礎點過低,來源過於複雜,因此比較低下,但能力多樣,唯一的不足便是心智為開。
由於能力的差別,神居於天,人獸居於地。
此時史稱三界。
三界之初,三皇猶存,三界也都相安無事,專心於自身的發展。這段時間所經一千五百餘年。
此後三界忽然出現異樣,神農因嚐百草而亡,獸類進入了混亂時期,相互征伐,雖死傷無數,卻也漸漸的開始出現了心智,不久,獸類中終於出現了一個極高智能的統禦者——蚩尤。
蚩尤的出現,改變了以往人獸不交戰的和平局麵,這一局麵又持續了五百餘年,此段時間內,人類節節敗退,在即將滅盡之時,人類終於得到了神界的援手,在神將軒轅氏的指揮下打敗蚩尤大軍。蚩尤拚盡餘力,打開了魔井,將殘部送達異界,自己卻因次而死於神界之手,蚩尤的殘部在異界逐漸修煉成魔,心智打開,靈力也因此大為精進,至此魔界開始形成,蚩尤被稱為魔界之王,開始於神界對抗。
此役之後,伏羲以對抗魔界為名,在神界建立了等級製度,自封“天帝”。規定神的地位高於人類,由神統治大地,而人類必須侍奉神,受神的支配,如此看來,神與蚩尤並無區別,而此時史稱“四界”。
數萬年之後,神族開始腐敗,人類對神的積怨也終於爆發,天帝下令鎮壓,遭到人類的頑強抵抗,史稱“誅神之戰”。
此戰中天帝下令女媧毀滅人類,女媧抗命不從,並下凡維護人類。天帝除去女媧神籍,派神將毀滅大地,死傷無數。
女媧率領人類對抗神界,補天地,阻洪水,挽救了殘存人類的命運,史稱“重生”。
之後天帝思覺神也有不當之處,於是下令所有神族返回天界,封閉天界之門,下令神族不可任意到人界,從此人神完全隔絕。
殘存在人界的獸類偶有進過修煉,激發出自身神農的力量,擁有特殊能力的,被稱之為“妖”,妖由於其身體的特殊原因,在人間影響其身體形態之物頗多,因此人類很難見到此類之物,但這並不代表妖界沒有群居之所,隻是由於其存在的特殊性,妖界所在地鮮為人知。而人類修煉後能激發出自身女媧靈力的,被稱為“仙”,仙界處於天地之間,由人類修煉成仙後的仙人運用自己的靈力創造而成,其中最著名的有“蜀山”及“昆侖”,除此之外還有海外三仙山(注一)、海外十洲(注二)、三十六福地、七十二小仙境等。至此,六界終於形成,同時還有鬼界存於其中,作為各界死者的輪回之所。
而這個故事,如要追究其根源便應該從蜀山開始。
有詩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山,連綿數百裏,地處神州之邊,集天地精氣之所,相傳天帝便是於此創造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