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紮裏沙裏夫,阿富汗北部第一大城市,巴爾赫省省會,阿富汗第四大城市,在此三年前,美國轟炸機曾在這兒對“塔.利.班”武裝部隊的陣地進行過地毯式的狂轟亂炸。
盡管阿富汗的天空中仍還彌漫著淡淡的硝煙,不過,此時的馬紮裏沙裏夫大街上卻車來車往,依舊繁榮。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阿富汗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組織的一場戰爭,是美國對“911事件”展開的一次報複行動。
很多人也都知道,參與此次阿富汗戰爭的國家有美國、英國、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包括法國等北約國家,甚至是韓國、日本菲律賓等等。
但我相信,你們肯定不知道的是,法國一開始的時候,對於參與阿富汗的反恐戰爭是持消極態度的,而且一直以來都是象征性的派遣極少量的“國家安全部隊”在阿富汗為“北約”的聯合行動充裝門麵而已。
然而,法國真正介入阿富汗反恐戰爭的導火索是在不到三年後的一次特殊的恐怖劫持事件,自此也全力的參與了此次的聯軍在阿富汗戰場上的報複行動。
首支參戰部隊——獨立小隊,全稱“法國外籍兵團第二外籍步兵團獨立小隊”,小隊隊長——複仇者沃吉爾·勒安少尉。
參戰緣由——“四方會談法國成員恐怖劫持事件”……
事實上,當我們在從休假中回來,並到達阿富汗戰場時,阿富汗上空的硝煙已沒有三年前甚至是兩年前那麼得濃烈了,時任法國總統的雅克·勒內·希拉克先生遣派特使居伊·戴戈夫先生出訪馬紮裏沙裏夫,而我們獨立小隊正是隨護居伊·戴戈夫先生一行人的保護武裝,隻是……沒想到我們卻莫名其妙的參加了一場短暫的戰鬥。
馬紮裏沙裏夫表麵的繁榮與馬紮裏沙裏夫內在潛藏的危機是並不矛盾的,在此三年前的十一月初,本·拉.登的一個主要盟友,烏茲別克斯坦的伊.斯.蘭激進分子頭目,32歲的朱馬·納曼加尼在阿富汗北部的槍戰中身受重傷,因而不治身亡,在隨後的2001年11月9日,北方聯盟一鼓作氣,攻下並完全占領了馬紮裏沙裏夫。
自從朱馬·納曼加尼被反塔聯盟擊殺之後,盡管北方聯盟還牢牢地控製著馬紮裏沙裏夫,並在反塔聯盟的支持下揮斥全國,成立了過渡政府,阿富汗也逐漸走向共和,但馬紮裏沙裏夫的恐怖刺殺活動仍舊屢禁不止。
正麵戰火漸漸演變成了暴力恐襲,雖然流血規模不及以前,但恐怖報複的對象漸漸變得隻針對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執政府官員(2004年初,北方聯盟在西方支持下成立了“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反塔聯盟政府官員以及其他各國政府的人道主義官員之類等人,塔.利.班武裝望以此來給國際社會帶來盡可能大的恐慌。
毫無疑問,馬紮裏沙裏夫對於任何來此造訪的異國官員甚至本國官員都是極其危險的,這其中當然包括總統特使居伊·戴戈夫先生一行。
居伊·戴戈夫特使先生來訪的主要任務是代表總統雅克·勒內·希拉克先生與美國駐馬紮裏沙裏夫領事館領事、反塔聯盟駐馬紮裏沙裏夫代表、北方聯盟馬紮裏沙裏夫市市長四方閉門會晤,以討論阿富汗反恐戰場上的善後,以及法國在中東地區,特別是阿富汗的利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