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建起10萬人情報搜集網 送水工保潔員成反恐信息員(2 / 2)

6月9日下午3時左右,20多個騎摩托車的人帶著馬達的喧囂聲接近社區58號樓,也同時闖進了信息員李淑珍、趙聯平、劉桂玲的“監控區”。

“這是要開打呀?”歇坐在院門口的三名老人不動聲色,立即給蘇寶英打電話反映情況。

正趕上社區民警甘靖給社區培訓安保處置問題,接到線報後,甘靖帶著大夥一塊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原來,58號樓一條地產信息剛上網,因為房源不錯,收到消息的各大中介人員都趕到現場準備“搶占房源”。

“全奔去搶房子,晚一步真有可能打起來,演變成鬥毆就麻煩了。”蘇寶英說,社區人員及民警當即將這20多人遣散,“這就是信息員的力量,將可能產生的矛盾、隱患消滅在萌芽。”

“耳目多了”能防患於未然

“李建國們”身處反恐基層、守護著社區安寧,他們同時也是被保護的人。全民反恐的態勢下,他們和家人都在感受著身邊的細微變化。

5月底,李建國的女兒回家突然告訴他,下班坐地鐵開始“人物同檢”了,不僅要接受驗包,還要過一道安檢門。5月29日,北京市需要“人物同檢”的地鐵站增至9個,天安門東、天安門西站等還能見到持槍民警在站內巡邏。

從5月份開始,北京加強社會麵反恐防控,全體民警停休,公交總隊天安門站派出所警長張誌剛就住在派出所裏,這兩個月,每到地鐵乘客高峰,他精神都高度緊繃,生怕出什麼問題。

張誌剛回憶說,一個月前,在東單巡邏的他收到了王府井站請求支援的指令,原因是發生了一起拒檢事件,拒檢乘客闖入站台層準備攜帶物品上車。聽罷,他帶領兩名民警坐剛進站的地鐵迅速趕到現場。同時,天安門東站也出動支援民警,幾路民警迅速在王府井站會和,最後確認該乘客並沒有危險,隻是情緒上抵觸安檢,說服教育後讓其離開。

“對中心區的地鐵站來說,保證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們要確保不出現一點事兒,所以說不能鬆懈。”張誌剛說,地鐵裏人員密集,就算是一點點危險隱患,沒有預防都可能造成巨大危害。

反恐防恐加強以來,地鐵站也配合增加了安檢員,中心區的安檢人數在高峰期達到了8人,一般情況下也有4人負責,充分保證了地鐵站內的安全。地鐵站裏的垃圾桶也增加巡查頻次,基本每15分鍾一次巡視。

此外,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中心區15條線路公交車上,有1000名乘務安全員上崗。全市28條核心線路公交車配備1996名專職安全員,排查可疑人員及涉恐涉暴事件。

目前北京已初步建成多警種聯勤聯動、快速反應的立體化反恐防恐工作體係。同時,北京市公安局反恐總隊也於今年成立。

一些反恐防恐措施相繼出台:對14個重點區域實現突發事件“一分鍾處置”、150輛專職武裝巡邏車上路執勤、警用直升機對18條航線進行日常空中警戒巡邏、建立完善三道防線查堵機製等。

“下半年,反恐依然是北京警方的主要工作。”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此前表示,恐怖活動的兩個特點,一個是就地取材,一個是就地實施。恐怖分子都會在當地尋找器材,比如汽油、炸藥、刀具等。“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加強管理,加強群眾舉報,隻要我們的眼睛多了,耳朵多了,就能及時發現,防患於未然”。

在李建國看來,反恐信息員和安保誌願者沒有太大區別,但隨著反恐形勢的變化,他隱隱覺得反恐信息員這工作更為緊迫。特別是國內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後,他們都會第一時間上勤,唯恐類似事件在居民身邊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