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會網絡科普知識傳播模式
科技傳播
作者:王學健 房瑞標
摘要 全國學會作為學術團體,在科普知識傳播方麵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地位,是科普知識傳播的重要力量。全國學會網站在科普知識傳播方麵可以成為科普知識的傳播源,並具有傳播內容目標性強等優勢。全國學會網站科普內容應在內容取勝,夯實科普傳播內涵;借勢造勢,創新科普傳播形式;加強開放,擴展科普傳播外延;加強資源建設,搭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滿足不同公眾對科學知識的需求。
關鍵詞 科普知識傳播;全國學會;優勢;優化
中圖分類號G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5-0001-02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動著人類走向新的文明。截至2012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達5.38億人。這一驚人的發展速度,讓任何機構和個人都無法小視。如何利用互聯網這一新型媒介進行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成為多方關注的熱點問題。
政府部門和學術共同體舉辦的科普網站不僅是公眾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通道,而且成為網絡科普的重要平台。以美國為例,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等政府及科研機構開辦的科普網站早已成為網絡科普的重要基地。
我國的全國學會作為學術團體,不僅承擔著重要的學術交流活動,而且在在科普知識傳播方麵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地位,是科普知識傳播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學會紛紛建立了本學會的網站,以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為例,中國科協所屬208家學會已全部建立了本學會網站。學會網站逐漸成為學會與會員、學會和公眾之間交流的平台,並在學會的日常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站作為學會對外溝通交流的窗口,其科普傳播功能也日益被學會重視。
1 學會在網絡科普知識傳播方麵具有獨特的優勢
1.1 傳播主體即為傳播源
科技活動離不開科技人員的參與,科技知識到科普知識的轉化也離不開科技人員的解讀,科技工作者往往會成為科普知識傳播的源頭。全國學會是從事某一學科學術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聚集著本學科、本專業大量的優秀科技工作者,這些科技工作者掌握的本學科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科技信息直接傳播給大眾會增加他們理解的難度,若經過專家的解讀,把科技知識轉化為科普知識,再經由大眾傳播渠道傳達到受眾,受眾就能獲取並掌握這一知識,從而達到科普的目的。
1.2 傳播內容目標性強
全國學會網站傳播的科普知識內容界限明確,科普內容僅限於本學科、本專業相關的知識。隨著社會熱點問題的出現,學會可以調動本學科的專家、學者,針對社會熱點中的某一知識點進行科普,傳播目標明確,傳播內容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受眾既可以直接獲取準確、詳實的科普知識,又可以避免其它無關知識點的幹擾,科普效果事半功倍。
2 學會網絡在科普知識傳播方麵存在的不足
網站雖然已成為學會進行科普知識傳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其作用仍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主要表現在:
1)網站科普內容更新速度緩慢,不能緊跟社會熱點,錯失對受眾科普的最佳時期
以中國科協所屬208家全國學會網站內容為例,學會網站內容主要以學會通知、學術交流活動報道為主,其中通知內容占學會網站內容40%以上的有156家,占總數的75%,網站內容做到每日更新的有2家為,占總數的0.96%,每月更新的有40家,占總數的19%。其中科普內容能夠做到及時更新的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