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推心置腹(1 / 2)

占了濟寧城之後,張翠山派於洋和管龍之二人去接收總督府的一切事務,這其中包括查清帳目、清理府庫等事項。

“大當家,庫房裏空空如也,與帳目也頗為不符。”二人泱泱而歸,管龍之恨恨地反映道。

管龍之一向嫉惡如仇,是以每占一地張翠山總是以財、政事務等大事相托,而這一切管龍之也做得相當漂亮,他知道張翠山愛民,是以第一件事就是開倉濟民,頗得張翠山滿意。

可這一回有倉庫裏沒有一粒糧食,那督衛軍兩萬多人攻打濟南府的軍糧是從哪裏來的呢?

民脂民膏,毫無疑問肯定是從百姓那裏強征的糧草。濟寧的經濟遠遜於濟南府,很多百姓勉強站在溫飽線上,思密達強行征糧怕是會餓死不少人。

“我把思密達押過來!”於洋也是雙目冒火,就要朝外走。

“且慢!”張翠山擺手製止,思忖了片刻之後緩緩道:“還是從濟南府調一些過來吧!”畢竟他已答應了劉伯溫,不再去找思密達的麻煩。

說來也是好笑,當年留了蘇哈托一命是因為程峰,而今又為了劉伯溫而饒了思密達,張翠山暗歎自己不夠鐵腕,法製社會何時才能實現。

“大當家的仁義過人,伯溫慚愧。”劉伯溫不知道什麼時候也進了總督府。

“伯溫兄,陪我溜溜彎吧,坐得久了,腿都麻了。”張翠山伸個懶腰,和劉伯溫並肩而行。

“此事與伯溫兄無關,都怪張某考慮不周。以伯溫兄之見,濟寧府下一步該如何治理?”

張翠山在濟南府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製度,卻依然向劉伯溫問策,顯是存了考量之意。

“大當家的是想聽些順耳的還是有用的?”劉伯溫是個實在人,和張翠山也不見外,直接給了兩個選擇。

“咱不玩虛的,整點有用的。”張翠山一向務實,當然選擇後者。

“大當家若是想當濟寧不亂,甚至想和民眾再進一步,當務之急是開倉放糧,待得有了向心力,爾後再加強防禦力量,如果一來濟寧一府之地便可無憂。”

“伯溫兄所言極是,自古以來民心是根本,那你剛才說好聽的是啥?”張翠山對劉伯溫所提的第一個選擇饒有興趣。

“處斬思密達,之後再將其財產充公發給百姓,大當家既可得美名又順勢占了濟寧城,勿需付出多少,卻誰也不會有意見。”

“伯溫啊!你也太小看張某人了。”張翠山長歎一聲,拍拍劉伯溫的肩頭:“我既然答應了你饒思密達一命,自然不會做出爾反爾之事,你放心,思密達的個人財產我一概不動,另外再調十萬擔糧食過來,之後再會推行濟南的一係列政策,我向你保證,不出一年,濟寧府的經濟狀況能上升一個台階,不亞於青島、煙台等地。”

“此話當真?”劉伯溫聞悚然動容。他在濟寧已經待了兩年,對這裏的一草一木有了不淺的感情,尤其是想改善民生,隻是思密達私心太重,舍不得動用府庫的銀兩濟民,沒把他的勸諫當回事。

“我不會拿這種事開玩笑,濟南府你也去過了,感覺那裏怎麼樣?”

“人間天堂。”劉伯溫正兒八經地回答,這話並非拍張翠山馬屁,市場繁榮隻能代表商人獲利,尤為難得的是百姓亦是富足,要做到這一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戰爭帶給百姓的隻有災難,我起兵反元固然是大勢所趨,但卻絕非為了一己之私,說實話我本人並沒多大的野心,但求百姓有飯吃、有衣穿、過上富足的生活就足夠了。我承認雖然這個世道有許多不公平,但有些東西卻必須堅持。”

當官的有哪個不是為了名利,而為百姓謀福利在當時的官場還是極為罕見的,張翠山道出自己的執政理念,把劉伯溫給震撼住了。

沉默半晌,劉伯溫一聲長歎:“大當家,你是個有良心的軍閥啊!”

劉伯溫在濟南曾逗留幾日,聽民眾談到張翠山的時候並不像對待官員那般畢恭畢敬,那種態度是發自內心的親切,就像親人一樣,這種事在其他地方幾乎是不可能,可他卻非常認真地相信了。

“看來伯溫兄的施政理念與張某也頗有相通之處,這樣也好,我就放心將濟寧的政務托付於你了。”張翠山微微一笑,任命劉伯溫理濟寧政事。

“這怎麼可以?伯溫初入黑水軍,寸功未立,豈能當此重任?”劉伯溫雙手連擺,推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