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班級裏幾乎所有女生的文具盒上都貼著林誌穎的貼畫,大家都忙著收集林誌穎的磁帶和海報,林嵐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好,曾經是流行文化的忠實追捧者,現在卻一反常態,將手裏的海報全部送給李莘和倪卿。我想她在父母的婚變中、外界的歧視下已經快速長大。

如果大人變得像小孩子一樣任性,不肯承擔責任去保護小孩子,那麼小孩子隻能快速地長大,像大人一樣保護自己。

一般來說,父母婚變總會影響到孩子,何況是林嵐父母這樣轟動的婚變,可林嵐的學習成績絲毫未受家庭的影響,她也依然組織班級參加文藝會演,她倔強地明媚著、活潑著、張揚著,用自己的不變化來粉碎一切獵奇窺視的目光,可她顯然不再是我初一時認識的那個林嵐。

有一次,我們倆坐在學校的人工湖邊,她突然說:“還記得轉學走了的女班長嗎?”

“記得。”

她笑了笑:“我們倆大概都不會忘記她,我們欠她的不止一句‘對不起’。”

人們常說青春無悔,其實青春怎麼可能沒有悔恨?

年少時的心有著赤裸裸的溫柔與殘酷,我們容易被人傷害,也容易傷害他人。隨著時光流逝,我們會遺忘掉很多人,但是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和我們傷害過的人,卻會永遠清晰地刻在我們有悔恨的青春中。

如果看故事的你正年輕,請記得溫柔地對待那個你遇見的人,不為了他(她)對你的感激,隻為了多年後,你驀然回首時,青春中的悔恨能少一點。

李哥通過關係,買了輛公安局淘汰下來的舊吉普車,雖然某些地方舊得漆都掉了,可也成為這個城市為數不多的私家車擁有者。

聽說他和公安局長的兒子成了朋友,和本市另一個黑白兩道通吃的有錢人宋傑合夥投資商廈,他的朋友圈子裏什麼哥、什麼弟的漸漸少了,某某科長、某某處長、某某局長漸漸多了。大家不再叫他李哥,洋氣點的稱呼他李先生,土一點的叫他李老板。

從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國社會變化最劇烈的時代,短短十來年的時間,從貧窮落後到富裕小康,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很多如今生活中的理所當然,在當年都是我們曾經曆過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用熱水器洗澡,第一次乘電梯,第一次喝可口可樂,第一次吃康師傅方便麵,第一次用飄柔、潘婷,第一次吃肯德基……

我們城市的變化速度也是飛快,為了跟上它變化的速度,人也在快速變化,或者是因為人在快速變化,所以這個城市的變化速度才飛快?

我搞不清楚,我隻看到整個城市日新月異地改變,幸虧,還有不變的。

李哥給自己買的是舊車,卻給小波弄了一輛日本原裝進口的摩托車,在當時絕對是百分之百的奢侈品,可小波很少用,仍舊踩著他的破自行車來往於城市的大街小巷間,我常坐在小波的車後座上,和他去小巷裏尋找小吃。

我們一起坐在烏黑厚重的木門旁,看走街串巷的老人澆糖畫。

一根扁擔,一頭挑著小煤爐和鍋,一頭挑著工具和材料。走到孩子聚集的地方,老人就放下扁擔,支起爐子和鍋,鍋內是融化的褐色糖汁,老人憑著一個大勺,從遨遊九天的巨龍,到賊眉鼠眼的小耗子全能澆出來。

一個羅盤,四周畫著各種動物,五毛錢轉一次,轉到什麼,老人就給你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