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上的土經常被雨水衝刷,種莊稼就長的不好,農民們就這裏留不住墒。但是這話從一個大家眼裏的‘大官’口中出,可是挺讓田大富他們意外的。
於廳長看著夥子稱讚自己,頓時笑了起來:“我也是種地出身,這點我還是了解的。”
著衝著跟隨自己來的人道:“你們大家也都看一看,這樣的退耕還草才是真正做到了實處,既不浪費土地,又能產生經濟效益,而且還能改良土壤。什麼是可持續發展,這就是。咱們講環保,不是多種了幾棵樹幾片草就行的,也要看草種在什麼地方……”
牧草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且根係發達。不但能截留降水,還能改善土壤。種在這樣的地方是最合適不過了。
一行人在這裏談了半,那輛最開始看到的手扶拖拉機,才慢悠悠地冒著黑煙爬了上來……
於廳長看著拖拉機爬到半截的時候,突然轉身拍了拍田大富的肩膀:“幹得好。這樣的艱苦條件,還能讓全村人奔向富裕生活,你這個村幹部,做的可比我都好。”
想想就知道是真艱苦,如果用牛車的話,那這上一道崗下一道崗,需要花費多大力氣就知道了。去幹活都得帶幹糧,絕對不是誇張。看著是地多,可是收入真不高,付出的勞動還比別人多……
田大富倒是不傻,還記得替燕飛表功:“這都是燕老板給我們了機會,要不然我們根本沒現在的生活。都是燕老板……”
燕飛更謙虛:“別這麼,我就是養牛掙錢的,你們給我養牛,可是為我賺錢的。我可沒你想的那麼偉大,再有現在的模樣,也是大家都努力的結果。咱們縣以焦書記為首的領導們,還有以前鄉裏的陳書記,現在的傅鄉長,他們可都功不可沒……”
“別別別,我可算不上功臣。”傅震在旁邊可不敢接這吹捧。“我初來乍到的,實話來之前已經想過這裏的情況,但是到了之後才發現,這裏比我想的還要好,比宣傳的還要好……”
“哈哈哈哈!”於廳長笑了起來。“都別客氣了,一群年輕人,有點衝勁行不行?別這麼年輕就學的會互相吹捧。你們都是功臣,缺一個都不行。看到你們這模樣,我覺得過兩年再來的話,恐怕就能直接走高速到這裏了……”
此刻色已經不早,於廳長看了看,接著道:“行了,今來看到這裏,已經不虛此行。大家這就準備回去吧!”
跑前跑後的記者們臨走還不忘多拍幾張照片,村裏的新樓房,路邊的那些牛,鋪蓋了秸稈的蚯蚓池和牧草等等。
這些可都是生態環保的素材,而且領導剛剛還稱讚過,回去不大書特書一番,都對不起他們這職業——題目已經有了,就是‘不虛此行’。
僅僅一時間,這次三岔河鄉的視察工作就結束了。
但是省裏市裏的記者們卻是留下來了兩個,準備繼續在鄉間走訪一下,多收集點新聞焦點。
晚上的時候,三岔河鄉不少人都激動了起來,因為當晚的省台新聞上就播出了下午的視察工作,還是加時新聞的那種,時間特別長,鏡頭特別多。
特別是最後還給田大富傅震燕飛幾個人來了個鏡頭,新聞播報員用異常深情的語氣讚歎:“就是這樣一群年輕人,帶領著……”
對此牽牛花公司的人都比較淡定,上電視都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對於黃土窪的人來,對自己村的人能上省台還都比較激動,一大群年輕人都聚集在了田大富家看新聞。看完了還點評一番,互相交流自己在一閃而過的那些鏡頭中,看到了村裏的誰誰誰……
但是作為主角之一的田大富卻是一直不太高興的起來,氣也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一臉複雜的看著自己興高采烈的媳婦——村裏的喇叭播音員王翠翠就是他媳婦,也就是那個把他鼻子撞了個滿堂紅的女孩。
然而他有委屈還不敢,新媳婦惹不起啊!隻要他敢一句,哪怕媳婦不吭聲,家裏的老太太和已經能拄著拐杖出來幹點輕活的老爹,絕對能拿拐杖追他好幾裏……